70年來 阿壩州實現水質達標率、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率等“5個100%”
人民網阿壩8月14日電 (記者王波)8月14日,記者從阿壩州成立70周年發展成就系列新聞發布會生態文明專場獲悉,70年來,阿壩州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從無到有,生態環境保護水平由弱到強,實現了從“向濕地要草地”到“人草畜配套平衡”、從“木頭財政”到“林下生金”等生態蝶變。截至目前,該州實現控制斷面水質達標率、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率、聲環境質量達標率、土壤污染安全利用率“5個100%”。
阿壩州是全國唯一的藏族羌族自治州,是紅軍長征“爬雪山過草地”的革命老區,是長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補給區,生態地位十分突出、自然資源特別豐沛、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在新時代新征程上,阿壩州緊扣四川省委“川西北生態示范區”戰略定位,確立“一州兩區三家園”戰略新目標,團結帶領全州各族人民與時代同步、與祖國同行,加快社會主義新阿壩的建設步伐。
70年來,阿壩州上下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斷加強地災綜合防治體系建設,地災防治工作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堅定扛起黃河保護治理的政治責任,四川黃河上游若爾蓋草原濕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以下簡稱“若爾蓋山水工程”)扎實推進,地災治理探索持續深入,修復保護能力穩步增強。全州深入踐行“重在保護、要在治理、高質量發展”理念,累計投入資金61.39億元,實施完成1008處地災治理工程和824處排危除險項目,有效保護了14.67萬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70年來,阿壩州共建成各級濕地保護區5個、濕地公園6個,總面積1185萬畝;正加快創建若爾蓋國家公園,成功申報國際重要濕地1處、省級重要濕地3處;2019年以來全州完成人工種草77萬畝、草原改良303萬畝、鼠蟲害防治1107萬畝、沙化土地治理35萬畝、濕地恢復22萬畝,創新開展黃河上游干支流綜合治理,建成生態防護帶741公里;2021年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85.6%,比2012年增加1.2個百分點,沙化土地面積與2009年監測結果相比減少65.4萬畝;全州現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42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93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率達95%以上。
據了解,黃河干流四川段總長174公里,全部在阿壩州,阿壩州黃河流域面積1.70萬平方公里,占省內黃河流域面積90.9%。黃河流域阿壩段作為“中華水塔”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補給黃河水源、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時代重任。
70年來,保護好長江黃河上游水生態環境成為了阿壩兒女崇高使命,主動轉變治水理念,河湖長制全面落實守護河湖安瀾;創新工作機制,河湖管理賦能變革有名有實有效;突出系統治理,河湖治理成效明顯。截至目前,四川省對阿壩州28個考核斷面水質優良率保持在100%,為下游提供了充沛、優質的水資源。2013年以來,全州綜合治理河長330公里,新建堤防、護岸長度272.9公里,全州縣城所在地防洪標準達到20年一遇及以上;2013年以來累計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796平方公里,2022年全州水土保持率88.1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針對黃河支流沿岸的侵蝕問題,阿壩州加大支流治理投入,2013年至2022年批復投資4.06億元,綜合治理河長從2.5公里增至56.33公里,堤防建設從4.9公里增至58.87公里,在治理過程中力推“防洪、生態、景觀”一體標準化治理模式,實現了工程效益疊加。
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脫貧攻堅、“三家園”建設、污水垃圾“新三推”等一系列民生行動和治理工程。2022年成功創建首批“省級百強中心鎮”3個(漳扎鎮、水磨鎮、觀音橋鎮);注重傳統文化保護,2023年全州有53個村莊被命名為“中國傳統村落”,146個村莊被命名為“四川傳統村落”;全州縣城污水處理設施從4座增加到15座,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從9座增加至58座;全州不斷增添和完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設施,城市(縣城)生活垃圾處理率達到98.18%、鄉、村生活垃圾收轉運處置體系覆蓋率從10%提升到93%以上,建成4個餐廚垃圾處理設施,設計能力120噸/日;實施廁所革命行動,集中新、改建公廁703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