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中乱码,俺来也俺啦最新官网无码,青草青草视频在线观看2,在线看黄av免费观看不用下载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政商動態

成都蒲江邁入“高鐵2.0”時代 首開商務庭院“售罄”

2023年07月19日12:53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成都南站、雅安站等站點投放城市形象宣傳廣告。蒲江縣委宣傳部供圖
成都南站、雅安站等站點投放城市形象宣傳廣告。蒲江縣委宣傳部供圖

今年7月1日,成蒲鐵路再次調圖,蒲江3個高鐵站每日開行車次64個,比去年10月前新增29個車次,一站式直達列車增加到5趟,蒲江至成都南站最快37分鐘到達、至成都西站最快36分鐘到達。列車運行圖調整后,蒲江3站日均出行人次也比去年翻了一倍,最高日客流達4136人次。

自2018年12月成蒲鐵路開通運營以來,通過多輪車次加密、提速及早晚通勤車次優化,蒲江正式邁入“高鐵2.0”時代。

在高鐵效應的帶動下,成都(蒲江)國際田園生態商務區引來中外知名企業密集實地考察。截至目前,成佳首開區首批商務庭院已全部“售罄”,后續商務庭院建設正加快進行中。

一條成蒲鐵路 加速開啟雙城生活新時代

作為成都鐵路樞紐“環+射”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設計時速200千米的成蒲鐵路開通后,蒲江正式邁入高鐵時代。

但是在運行之初,成蒲鐵路日開行列車僅6.5對,由蒲江出發也僅能到達成都西站。

2022年10月11日,成都“環+射”鐵路樞紐環線開通運營,成蒲鐵路進一步推行公交化運營,乘坐高鐵可以直達成都東、南、西3大站點,快速連通主城各個區域。

2022年12月26日,成蒲鐵路再次加密,新增蒲江直達成都南、成都西的列車,由蒲江出發41分鐘即可直達成都南站、37分鐘直達成都西。與此同時,早晚通勤車次進一步優化,早高峰從成都南、東、西站到達蒲江的有3趟列車,分別為7:23、8:04、8:38到達蒲江站;從蒲江出發8:20就能到達成都南。至此,“半小時通勤圈”成為肉眼可見的現實,乘坐高鐵往返成都主城與蒲江成為絕大多數市民的最佳選擇。

今年7月1日,蒲江3個站每日再次加密開行列車達64次,開行5趟直達列車,不僅到達成都南、西站的時間進一步縮短,實現36分鐘直達成都主城區,而且線路已拓展到都江堰、青城山、彭州甚至重慶,乘客出行不用提前購票,刷卡即可進站,往返主城與蒲江更加便捷了。

成蒲鐵路的開通和優化,壓縮了成都主城與蒲江的時空和心理距離,讓蒲江實質性融入了成都“半小時經濟生活圈”,開啟了成都主城區和蒲江雙城生活的新時代。

借力高鐵 蒲江正在全方位崛起

高鐵所改變的,不僅是不斷刷新的“出行速度”, 更為區域與城市發展帶來新的模式與機遇。當無數城鄉因高鐵串聯在一起,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在不同地域快速流轉,不僅為成功疏解大城市產業經濟功能、破解大城市病提供可能,又為中小城市的產業承接帶來機遇。

如何基于自身稟賦、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把高鐵帶來的巨大“流量”變為“留量”,不斷增強城市吸引力競爭力?蒲江放出的 “大招”,是“國際田園生態商務區”。

不同于傳統的CBD,成都(蒲江)國際田園生態商務區是在林盤、茶田和果園間打造的多功能、復合型、無邊界新型產業社區,為落戶鄉村的總部型平臺企業提供衛星辦公室、第二總部或科創中心,作為成都成佳郊野總部重點片區(成都市首批24個“三個做優做強”重點片區之一)核心起步區,成佳首開區自去年10月開工以來,報名入駐企業遠超預期,一期40多棟商務庭院首開即“售罄”,后續商務庭院建設正在加快建設中。

截至目前,國際田園生態商務區已累計吸引注冊企業448家,其中包括合景泰富、華夏鯤鵬、中智公司、廈門百思創等業界知名企業和科大訊飛等頭部科技企業。

正如科大訊飛四川公司副總經理厲彥文所言,蒲江不僅在交通區位、生態環境等方面具有很大優勢,而且創新打造的“國際田園生態商務區”更是走在前列,這與科大訊飛的發展理念和業務布局高度契合。下一步,科大訊飛還將把更多上下游優秀企業帶到蒲江。

如果說“國際田園生態商務區”是蒲江推動生態“高顏值”轉化為經濟“高價值”、助力大城市帶動大郊區形成大優勢的創新探索,那么“鐵路物流港”則是蒲江搶抓機遇、支撐成都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的重大舉措。

蒲江鐵路物流港位于蒲江縣壽安街道,緊鄰川藏鐵路綜合保障基地,規劃范圍18.9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起步區2.07平方公里),以發展物流基礎服務為核心,實現國際集裝箱集疏運、口岸服務、鐵公(水)多式聯運、公路物流、城市配送、供應鏈服務等核心功能。去年發布的《成都市“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和物流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蒲江鐵路物流港作為“5港”之一納入總體規劃,形成“北有青白江,南有蒲江港”南北聯動、協同互補的成都國際鐵路港布局。

一“區”一“港”,再加上西部唯一的中德(蒲江)產業新城、農業“兩個替代”、旅游全域提升……蒲江全身心擁抱高鐵時代,不斷梳理和強化自身優勢,積極對接區域機遇,打造郊區新城與中心城區協同發展動力源。(劉華)

(責編:李強強、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