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 | 成都崇州:濃濃煙火氣 火紅中國年
近日,在成都崇州市中心的唐人街主題街坊,以舞蹈、雜技、川劇、相聲、歌曲等藝術形式的民俗鬧春活動精彩上演,拉開了成都市民俗鬧春活動的序幕。
除了精彩的民俗節目展演,來自成都各區(市)縣的非遺項目、文創產品、特色美食等,也齊聚于此。市民可在此親自參與糖畫、剪紙等體驗活動,讓市民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同時展現了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底蘊與成果,開啟了文旅融合新場景。
崇州,古稱蜀州,歷史文化悠久,其建制歷史長達2200年,有著“蜀中之蜀”的美譽。他是唐代詩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蜀州,也是八百多年前,宋朝著名詩人陸游詩句“江湖四十余年夢,豈信人間有蜀州”中深情贊美的蜀州。今天,古人詩句里那看得見山、望得見水、品得出鄉愁的“天府記憶”在崇州依然猶在。隨著春節的臨近,崇州街頭到處可見的濃濃的天府味和熱鬧的煙火氣,讓年味顯得份外濃郁。
近期,一年一度的懷遠年豬節文化節啟動儀式,在崇州市懷遠鎮富強村如期開展,活動場面熱鬧非凡。殺年豬、灌香腸、做臘肉。人們用傳統的家鄉的“味道”記住鄉愁,用傳統的方式祝福來年五谷豐登。?
在崇州相府廣場,崇州懷遠鎮的國家級非遺藤編傳承人李志輝創作的直徑3.5米,高度4.2米的迎春花籃正呈現在市民面前,營造出祥和喜慶的節日氛圍。該花籃使用天然藤做骨架,PVC材料編織,魚鱗花裝飾,技法采用“挑一壓一,人字編織,三絞,魚鱗編織,火連扣,蘋果花編織,挑二壓二”等7種編織法,使用耗材210斤,8個工匠同時制作,耗時16天。
自唐宋來,“中國結”一直都是吉祥如意的象征,中國結藝更是中國特有的民間編織藝術,這種具有生命力的民間技藝作為中國文化的精髓,流傳至今。在崇州市道明鎮竹藝村,采用國家非遺道明竹編編織的“中國結”迎接著四面八方的來客。竹編中國結,在技術上打破常規平整編法,采用上下起伏編織,在表面形成菠蘿式肌理,使整個裝置更加精致、細膩。整個竹編中國結由6位道明當地竹編藝人,通過7天時間編織完成,將竹編編織技藝、中國結藝融為一體,也將人們對新一年的祝福、祈愿融于其中,傳遞非遺匠心,共慶萬家團圓。
春節是合家團圓的日子里,在外打拼工作的人們大多會選擇在春節前返鄉過年,與親人和朋友團聚,送上祝福。于是,家家戶戶便會在新春佳節臨近時忙著置辦“年貨”。
而最能感受到過年氣息,也最不能錯過的地方就是傳統的集市。
在崇州市崇陽街道的集市上,每天都是人頭攢動,如趕集一般,一派紅紅火火的景象。售賣年貨的商戶,一家挨著一家,每一家都被紅色年貨覆蓋著,恍如紅色的海洋。人們不約而同相聚于此,購置寓意幸福、平安、吉祥的春聯、燈籠、窗花,帶回家將家里裝扮的喜氣洋洋。
在崇州各個社區和鄉鎮,迎春納福送春聯文化惠民活動火熱開展。書法家們揮毫潑墨,將一幅幅寓意美好祝福的春聯和“福字”向市民免費贈送,人們依次排隊領取,爭相把幸福和美好的愿望帶回家。
春節期間,崇州將舉辦贈聯、鬧春、潮玩、看展、觀演、運動、暢游七大板塊文體旅活動,涵蓋民俗活動、音樂演出、非遺展示、歷史文化展覽、運動健身和古鎮鄉村游等不同類別的活動四十余場,讓市民度過祥和的新春佳節的同時,盡情釋放煙火崇州的活力。(闕君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