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囑托
2019年元旦來臨的時候,涼山昭覺縣三河村正是一年里最冷的日子。但是,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句話,讓三河村沸騰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賀詞里說:“我始終惦記著困難群眾。在四川涼山三河村,我看望了彝族村民吉好也求、節列俄阿木兩家人……新年之際,祝鄉親們的生活蒸蒸日上,越過越紅火。”
那晚,吉好也求一家人正坐在電視機前看新聞。自從2018年2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涼山地區脫貧攻堅來過他家以后,他就養成了每天晚上看《新聞聯播》的習慣,其實呢,倒不是他有多么關心國家大事,他就是想看看習近平總書記,看看那張熟悉的和藹面孔。
突然,他聽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到了大涼山,提到了三岔河鄉三河村,還提到了自己的名字,那一瞬間,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滿臉漲得通紅通紅,接著,淚水不斷線地滾了下來:總書記啊總書記,您那么忙,那么多事,怎么還記得我們三河村,還記得我吉好也求啊!
往事歷歷在目,喜事潤澤心田。
讓我們來看看2018年2月14日《人民日報》在一版頭條位置刊登的感人至深的報道:
地處四川西南部的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和四川省民族類別、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區。由于自然條件差和發展相對不足,該州是全國集中連片深度貧困地區之一,17個縣市中11個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習近平十分惦記這里的群眾。11日上午,雪后的大涼山艷陽高照,沿途霧凇銀光閃閃。習近平乘車沿著坡急溝深的盤山公路,往返4個多小時,深入大涼山腹地的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和解放鄉火普村看望貧困群眾。
三河村平均海拔2500多米,是一個彝族貧困村。習近平沿著石板小路步行進村,察看村容村貌和周邊自然環境。他先后走進村民吉好也求、節列俄阿木兩戶貧困家庭看望,詳細觀看門前的扶貧聯系卡,同主人親切拉家常,詢問生活過得怎么樣,發展什么產業,收入有多少,孩子有沒有學上。他饒有興趣地聽10歲小女孩吉好有果唱《國旗國旗真美麗》,并帶頭鼓掌。在村民節列俄阿木家,習近平同村民代表、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圍坐在火塘邊,一起分析當地貧困發生的原因,謀劃精準脫貧之策。大家用樸實生動的語言表達了見到總書記的喜悅和幸福,暢敘了黨和政府對彝族同胞的關懷關愛,述說了脫貧攻堅行動給鄉親們帶來的大量實惠,人人都邊說邊激動得流淚。習近平飽含深情地說,我一直牽掛著彝族群眾,很高興來到這里,看到大家日子一天天好起來,心里十分欣慰。得知近年來村里大力發展種養業,引進優良品種的牛豬羊,家家戶戶種植了馬鈴薯、核桃、花椒,農民收入持續增加,習近平十分高興。他強調,發展特色產業、長期穩定致富,都需要人才。要培養本地人才,引導廣大村民學文化、學技能,提高本領,還要移風易俗,通過辛勤勞動脫貧致富。習近平指出,我們搞社會主義,就是要讓各族人民都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貧困地區,特別是在深度貧困地區,無論這塊硬骨頭有多硬都必須啃下,無論這場攻堅戰有多難打都必須打贏,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記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家庭。
解放鄉火普村是易地扶貧搬遷的新村,搬遷新房沿公路依山而建。習近平走進貧困戶吉地爾子家的新居,在院內平臺遠眺火普村全貌,聽取該村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彝家新寨新村建設、產業扶貧和公共服務保障等情況介紹,隨后進屋察看住房功能布局,了解一家人生產生活情況。習近平指出,這里的實踐證明,易地扶貧搬遷是實現精準脫貧的有效途徑,一定要把這項工作做好做實。搬遷安置要同發展產業、安排就業緊密結合,讓搬遷群眾能住下、可就業、可發展。
離開村子時,身著彝族盛裝的村民們排起長隊,齊聲向總書記問好,向總書記拜年。村黨支部書記代表村民向總書記獻上彝族傳統服飾查爾瓦,表達對總書記的愛戴之情。習近平同鄉親們親切握手,祝鄉親們新春吉祥、生活越來越好。村民們又動情唱起《留客歌》。掌聲、歌聲、歡呼聲在村子里久久回蕩。
三河村的黨支部副書記洛古有格,是返鄉創業的年輕黨員代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時,他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了他開辦養殖場的情況。習近平總書記鼓勵并贊揚了他,并建議他擴大銷路,不要局限在當地的鄉村。
洛古有格激動地點頭。他理解習近平總書記心上的牽掛:群眾住上了好房子,怎樣解決生計問題?能不能徹底脫貧、過上小康日子呢?
洛古有格是在三河村長大的,兄弟仨,他是老大,從小就放牛放羊放豬,他記得很清楚,只有過年過節才能吃上一頓大米飯。那時,他有兩個夢想,一個是大學夢,考上大學,改變命運。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班主任老師乃恩歐叁讓他參加表演小品,給他分配的角色就是一個讀了大學的彝族孩子,回來建設家鄉!這位老師是涼山普格人,當時也才二十一二歲,充滿激情。這就是他的第二個夢想,幫助父母鄉親擺脫貧困。第一個夢想他實現了,考上了大學,大學畢業后進了山城重慶的一家國企,待遇很不錯。但是,第二個夢想沒有實現,他始終耿耿于懷。
2012年,洛古有格回家過彝族年,返回重慶的時候,帶了一大塊臘肉,請同事們吃。同事們吃得驚嘆不已:“這是什么豬的肉喲?這么香!太好吃了!”洛古有格十分自豪地回答:“這是我們家鄉的烏金豬!”說著,他心里一動。為什么不把烏金豬養起來呢?這不是可以實現自己的第二個夢想了嗎?他當即就跑到書店,買了一本書《中國地方土豬品種介紹》,他這才發現,原來,烏金豬是高原良種豬,稱為國之瑰寶,起源于云、貴、川烏蒙山區與金沙江畔,故取名烏金豬。據考古發掘可追溯到舊石器時代,與人類歷史發展一脈相承,烏金豬是中國高原生態系統唯一自由放養馴化的豬種,也是生活習性最接近野豬的豬種。烏金豬肉質鮮美,富含鈣、鐵、鋅和脂肪酸,適合高原牧場養殖。烏金豬屬放牧型豬種,體形結實,后腿發達,能適應高寒氣候和粗放飼養,其肉質優良、肉味鮮美、口感細膩,既適合新鮮食用,又是享譽國內外云南火腿的優質材料。烏金豬耐粗糧、抗劣性強、抗病能力強,適宜放養。當地民謠曰:“養豬不放,難得養壯。”一般仔豬出生15天即隨母豬出圈游動,斷奶后便隨群出牧。放牧時以牧草、野菜、青料等為食,還喂給蕎麥、玉米等。“吃的是中草藥,喝的是礦泉水,長的是健美肉。”這是對烏金豬綠色原生態、肉質鮮美的形象評價。
洛古有格怦然心動。第二年,也就是2013年,他決心辭職,回家創業。他在手機上寫了辭職信,發給班長,班長勸他留下,他搖頭;車間主任又勸他,他還是堅持。最后一關,要總經理簽字。總經理盯了他好一會兒,簽了字,說:“小伙子,有志氣!”
洛古有格揣著10萬元錢,這是他的全部家當,回到家鄉。他瞅中了村里的一塊200畝的荒地,適合做養殖場。他抱了兩箱啤酒,找到村委會主任,一邊喝酒,一邊訴說他的想法。主任一聽,非常支持,這是好事情呀!就這樣,洛古有格用10萬元流轉了土地,成立了三河村烏金豬養殖合作社,接著又辦起了肉牛養殖合作社。縣里有一個支持發展養殖大戶項目,投入了30萬元,解了洛古有格的燃眉之急,他蓋起了1000平方米的豬舍,養殖場從當初只有6間房子的簡易豬圈逐步發展成一個面積達1200平方米的標準化養殖場,年銷售仔豬2000多頭、烏金豬100多頭。輻射帶動周邊農戶110多戶,其中貧困戶36戶,吉好也求他們都是合作社的成員,每戶每年平均增收2500元。合作社進一步注冊商標,建設品牌,央視7套《每日農經》欄目還來到三河村進行實地拍攝,進行宣傳,烏金豬名氣越來越大,訂單也越來越多,成都、深圳、北京都不斷有人下單。
2016年,洛古有格當選為共青團十八大代表,縣里組織他參加宣講,六七月間走了9個鄉,在色底鄉,他意外地發現,班主任老師乃恩歐叁就坐在臺下,已經是色底鄉的鄉長了。下了臺,他去見老師,十分恭敬地喊了一聲“老師”。老師卻記不得他是誰了。說起緣由,老師十分欣慰。
2019年,涼山州將舉辦國際戲劇節,有一句口號朗朗上口:“戲劇正在發生。”用在洛古有格身上很有意思,當年戲劇小品的內容,變成了真實的生活。洛古有格感嘆:“還是多虧有了這么一個大舞臺!”
在2019年的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始終惦記著困難群眾。在四川涼山三河村,我看望了彝族村民吉好也求、節列俄阿木兩家人……”
更有戲劇性的事情,發生在洛古有格的一個朋友身上,她叫陳陽,跟洛古有格一樣,也是讀了大學回到涼山的。
為此,母親很不贊同,一個女孩子,在成都那樣的大都市里當個老師多好啊,風風光光,體體面面,又有兩個假期。陳陽覺得,那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她想要什么樣的生活呢?她一時還真說不清。
她的父親是昭覺縣委黨校校長,一次,到三岔河鄉去做公益活動,陳陽跟著去,很湊巧,認識了洛古有格,都是年輕人,又都是從學校出來的,很談得攏。不知為什么,陳陽對烏金豬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問了許多問題。最后,兩人商定,找機會合作一把,干一番事業。
機會很快就來了,2016年11月,陳陽得到信息,涼山州舉辦青年創業大賽,正在征集創業方案。她在學校里參加過類似的活動,有點兒經驗,她想,能不能以烏金豬的養殖為題做個方案呢?她找到洛古有格,兩人一拍即合,陳陽負責文案,洛古有格負責提供實踐經驗,盡快拿出一個計劃書來。
2017年農歷春節后,名為“大涼山烏金豬生態養殖及產業化發展”的計劃書拿出來了,與其他12個項目一起進入了決賽。決賽階段抽簽,陳陽抽到了第一個。她走上臺,表述非常流暢,發揮得特別好。3分鐘路演結束,評委提問和她回答問題,用了20分鐘,最后,評委給她打了98.5分的高分,網絡評分更是達到100分的滿分。他倆的項目獲得了大賽金獎,獎金6萬元。州委副書記陳忠義親自為她頒獎。
相對于獎金,陳陽更高興的是得到了一位評委的肯定。他叫喬志軍,是專門從事種植、養殖業的四川科苑集團董事長,他邀請陳陽到集團養殖基地去參觀實習。
陳陽興沖沖地去了,實習了一個月,收獲巨大。返回昭覺之后,她準備大干一場,把男朋友也從成都叫了回來,兩家湊了100多萬元,還申請了10萬元的婦女創業無息貸款,圈了15畝地做放養場,蓋了600平方米圈舍,收了100多頭30來斤重的小豬崽。因為資金緊張,他倆沒敢雇人,就兩個人親自干。每天早上4點起床,先得煮飼料,煮好之后挑到圈里去喂。那些豬時刻在叫,為啥?餓了就難受啊,一天要喂七八道。男朋友負責鏟豬糞,一天最少得鏟4個小時。兩個人什么時候干過這樣的活啊,可是,創業嘛,累得癱倒了也得爬起來,人餓了渴了可以克服一下,豬可不行啊!
更大的打擊還在后面:通常情況下,豬兒應該在6月的時候出欄的,可是,那時豬太小,出不了欄,只好繼續養;養到10月,豬長大了,反而賣不起價,一般的豬出肉率可以達到70%—75%,他們的豬只能達到60%,本想去占領中高端市場的,現在只能低價賣出去——不賣不行了,養著一周最少得6000元。二三十萬的流動資金全部都虧了進去。
陳陽整夜整夜地睡不著覺,21歲的小姑娘開始掉頭發,母親心疼得哭。
這時,州里推薦她去廈門學習,同學都是全國婦女巾幗創業的精英,陳陽是年紀最小的。人家介紹創業的經驗,她只能談教訓。幾個大姐安慰她說:“沒什么,創業是要付學費的。你記住一條,創業要選準路,選準最適合自己的行業。”
這句話把陳陽敲醒了。是嘛,養豬,她是有熱情,可是,有經驗嗎?有能力嗎?完全可以把豬放給農戶養啊,自己去做銷售,做電商啊!電子商務不正是自己的長處嗎?
從廈門回來,陳陽開辦了昭覺葉思陽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用“公司+農戶+合作社”的方式,專門做昭覺農特產的銷售,其中包括烏金豬,三河村洛古有格的烏金豬成為重要貨源。她租了一個凍庫,請了師傅,對烏金豬進行分割,做成小包裝,賣得非常好。
習近平總書記去過的火普村,和縣里許多村子一起發展羊肚菌產業,產量很大,她的公司收上來,進行包裝,再賣出去……
一個副縣長找到她:“我們的圓根蘿卜酸菜很有特點哦,能不能幫我們賣出去?”她跑到村子里,看著彝族老鄉用彝家特制的酸水做酸菜,三天微酸,七天最酸,時間不同,酸度不一樣。她定村定戶,在不同的村子和農戶收不同酸度的酸菜,賣給不同的客戶,打進了廣東珠海的連鎖餐廳……
我們加了陳陽的微信。此后,在她的朋友圈里,我們經常看到她和同事們的勞動成果:貨箱堆積如山,等待裝車出發。時不時發出幾句感嘆,讓我們感受到她的快樂與滿足。
2019年2月11日,對于三河村29戶貧困戶來說,是個重要的日子。他們將在今天喬遷新居,搬進三河村一號移民安置點。
吉好也求一夜沒睡,他通過技能培訓之后,以一名砌磚工技師的身份參加新房修建。全家總收入6400多元,人均純收入800多元。輟學打工的大女兒回到了學校,為習近平總書記唱過歌的吉好有果還坐著飛機去了北京,去了俄羅斯,此刻,這三個娃娃已經沒在老屋里住了,早在2月3日就賴在了新房子里。
一號安置點房,設在離村子3公里遠的一個開闊地。占地30多畝,新建29套住房,新居設計是專門請云南一家資深設計院做的,把彝族的民俗、風情、文化融入新居,既解決了安居,也為今后的旅游發展打下了基礎。安居點還統一規劃了畜圈,村民的豬、牛等家畜將集中養殖;規劃了民俗文化院壩、幼教點、金融服務點等,是將民俗文化傳承、鄉村旅游發展融為一體的新型安置點。按照扶貧辦和設計部門的規劃,整個三河村的易地扶貧搬遷,共9個安置點,全村152戶貧困戶和204戶非貧困戶都在搬遷之中。
冒著料峭的春寒,州委書記林書成來到三河村,看望鄉親們。
吉好也求握著書記的手,鄭重地說:“林書記,我們搬進了新房子,找到了脫貧的新門路!”
林書成重重地點頭。
作為州委書記,他對大涼山的產業狀況是很清楚的。
大涼山年日照達2500個小時,晝夜溫差極大,最高可達25℃,是蘋果、石榴、核桃、臍橙、油橄欖的最佳種植區,是四川盆地及同緯度湘、贛、閩、浙等地可望而不可即的。這里空氣清新,年優良天數達360天,山上的泉水都可達到Ⅱ類水質以上。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氣候條件,造就了涼山州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七大特色產業。
大涼山還是四川省三大牧區之一,也是全省最大的草食畜生產基地,2018年全州出欄生豬492萬頭、肉牛36萬頭、肉羊424萬只,牛羊肉產量11.43萬噸,占畜禽肉類總產量的23.15%。喜德、越西、甘洛被列入省肉牛基地建設縣,德昌、雷波被列入肉羊基地縣。
同時,大涼山也是全省最大的馬鈴薯主產區和西部較大的主產市州,馬鈴薯常年播種面積約240萬畝,2018年鮮薯產量360萬噸,生產產值41.9億元,商品量246萬噸,薯農現金收入26.74億元,均居全省第一位。“涼山馬鈴薯”被農業部登記為“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
全州已形成喜溫蔬菜、露地早市蔬菜、高二半山避雨型高檔蔬菜生產區域,面積134萬畝、產量316萬噸、產值69億元。僅西昌市就建成10萬畝綠色食品原料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西昌、德昌、會東成為國家級蔬菜基地建設重點縣,成為四川南菜北運、錯季供應的重要基地。
涼山州的水果更是獨樹一幟,種植面積151萬畝、產量177萬噸、產值99億元。“會理石榴”“鹽源蘋果”“雷波臍橙”等著名水果品牌名揚世界,成為中國馳名商標產品和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涼山還是全省最大的優質蠶種、優質蠶繭、優質生絲和優質桑葚生產基地和全國重要的戰略性優質煙葉基地,現有桑園面積50萬畝,占全省總面積的25%;養蠶57.7萬張,產繭2.7萬噸,占全省蠶繭產量的33%,連續16年位居全省第一,質量為全國最優。煙葉種植面積達82.6萬畝,收購煙葉11.66萬噸,占全省總量的76%。近五年來,全州煙農種煙收入160.4億元,上繳煙葉稅35.3億元。大涼山“清甜香型”煙葉被授予“國家地理保護標志”,連續五屆被評為“四川名牌產品”,煙葉質量連年在全國名列前茅。
涼山州是世界苦蕎麥主要發源地和最大主產區,全世界蕎麥有15個種2個變種,涼山州就有10個種2個變種。涼山州海拔1500—3500米的區域,春夏秋三季均可種植苦蕎,可開發利用面積300萬畝,常年種植面積上百萬畝、產量12萬噸,占全國總產量一半以上,占世界總產量的三分之一。“涼山州苦蕎麥”“甘洛黑苦蕎”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2015年涼山州被命名為“中國苦蕎之都”。
盡管進步巨大,但是,就整體而言,涼山的產業與長三角、珠三角以及省內兄弟地區相比,還是比較弱小的。正是因此,林書成提出了“弱鳥先飛”的理念,大力扶植本地特色產業。為了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州委州政府正在下大力聚焦重點產業,建設現代農業園區;聚焦能力提升,改善生產設施裝備;聚焦產業增值,突出農產品深加工;聚焦市場拓展,強化特色品牌培育。
早春2月,從飛機上看下去,滿眼一片閃亮的銀白,那是遍布大涼山的塑料大棚,無數茁壯的嫩苗正破土而出,給大涼山帶來了無限的生機、無限的希望……
2、土豆變成金疙瘩
2016年6月,殷學梅從縣紀委預防腐敗室下到金陽縣馬依足鄉擔任黨委副書記的時候,女兒才兩歲,沒人帶。她天真地想,反正是下去當副手,不會有多忙,就把女兒背在背上去報到了。一接手工作,她才發現自己想得太簡單了,馬依足鄉位于金陽縣東部,距縣城22公里,下轄迷科、馬依足、特普洛、唐家屋基4個村委會,全部是貧困村。管轄面積5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從800米到3200米不等,1888戶人家,其中有454個貧困戶。按照計劃,2016年就要有兩個村子脫貧,還有兩個村定在2018年脫貧。一下村就是一天、兩天的,村子里條件相當艱苦,她能扛,兩歲的女兒怎么扛得住呢?到這年11月,她又當選了鄉長,金陽縣為數不多的女鄉長哦!2016年,又是此輪脫貧攻堅的第一年,更是忙得打跌。她實在沒辦法背著女兒上班,只好忍痛把孩子送到西昌母親身邊。
女兒一走,殷學梅心里空落落的,一時間很不適應,想起還要抹眼淚。不過,她很快就沒有時間想女兒了。擺在她面前的事情太多了。最急最急的當數縣里推行“一村一品”,也就是說,每個村子都要搞一個產業。其他三個村子還好,有基礎,主要是種青花椒,套種土豆、白魔芋。金陽出門無平地,寸土都是金,因此,應栽盡栽,形成了規模,剩下的就是海拔最高、自然環境最惡劣、貧困程度最深的迷科村了。迷科村以前也種過花椒,還是“大紅袍”,有三四百畝,可惜的是全部老化了;還有就是土豆,種了有3000畝,只是耕作方式很古老,牛在前方拉犁,人跟在后邊丟種子,產量比較低。
不過,殷學梅了解到一件事兒:2014年、2015年間,縣農行有一個人到村里來,想把迷科村的土豆包裝一下,做成品牌。不過,做了一年時間,做垮了。
殷學梅對此很感興趣。人家能看上迷科村的土豆,必然有他的原因。這個原因是什么呢?一問,還真問出名堂來了。原來,迷科村的土豆有一個名字,叫“烏洋芋”。一般直徑在7—8厘米,皮有點發黑,但是很薄,切開后離表皮4—5毫米的地方有一圈淡淡的紫色圓環,薯肉為白色,很嫩,口感極好。說來也怪,這種土豆就生長在馬依足鄉迷科村海拔2600米的高二半山上。每年在11月彝族年過后,大雪封山之前下種子,7個月生長期,兩年種一季,與高山玉米實行輪種,土壤以沙石地為主,同樣的種子,離開了這個地方就長不出這種味道來了。
殷學梅想,口說無憑,還是拿出去請權威部門鑒定一下。她和村里干部商量,拿了幾份樣品,送到中國測試研究院做檢測,結果令他們大為驚喜,這種烏洋芋,不僅含多酚、維生素C等抗氧化劑,還含豐富的原花青素和微量元素硒。迷科村距金陽縣城33公里,屬于深度貧困地區,按照常理說,這樣的深度貧困地區人均壽命很短。可是,迷科村全村80歲以上的老人達到15人,他們就是一直以烏洋芋為主食的。是誰說過的呢?老天爺在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為你打開了一扇窗。烏洋芋不正是大自然饋贈給迷科人的,極具特色且不可能被復制的高山珍品嗎?
可是,就是這么好的烏洋芋,菜販子只給到五六角至七八角錢一斤,最貴的也才能賣到一元錢。不賣嗎?行啊,你自己去賣吧。迷科村一直不通公路,每年老鄉們收了土豆,得用馬馱著,走半個小時的山路,到公路邊搭車,趕20多公里到縣城去賣。每年收土豆的時候,都是五六月份,正值雨季,收得辛苦,賣得也辛苦,關鍵是賣不出價錢來啊!有的老鄉賣不出去,索性就喂了豬。
殷學梅和村里干部商量之后,決定以村集體的名義成立“金陽縣興農種養殖合作社”,吸收全村貧困戶入股,重點打造、推廣烏洋芋,同時發展高山養殖業。
殷學梅領著人到州衛計委匯報工作。州衛計委是迷科村的對口幫扶單位。殷學梅重點匯報了開發烏洋芋的想法。衛計委主任一聽,非常高興,當場打電話給州農委的領導。殷學梅一行又趕到州農委。農委領導也非常重視,他告訴殷學梅:“2017年的成都農業博覽會還有一兩個星期就要開幕,我們可以推薦你們去。”
“一兩個星期啊?時間也太緊了吧?”殷學梅敏銳地意識到,這是個好機會啊!她立即和村干部們分了工,找到一個專業公司,花了40000元錢,做了5000個包裝盒,10斤裝的3000個,20斤裝的2000個。
這里面還有一段插曲。殷學梅到任不久,縣里大力推廣青薯9號,這種土豆產量大,病蟲害少,整個涼山州都在推廣。
殷學梅拿到通知,猶豫了好半天,還是填了一個推廣的數字:200畝。報上去之后,她心里一直不踏實,矛盾了好久,還是把報上去的報表追了回來。“我們還是不要青薯9號了,我們有烏洋芋!”
好在上級機關很理解,同意了她的意見。
農博會開幕的時候,殷學梅走不開,商量一番,決定由村支書波比日者掛帥出征。波比日者這個彝族小伙子是個典型的90后,2013年7月到馬依足鄉的馬依足村當大學生村官,也就是村長助理。2017年開始任馬依足鄉迷科村黨支部書記,是個很有想法的村干部。
殷學梅告訴他:“到成都之后,記得買一個電蒸鍋,在現場把烏洋芋煮上,讓人品嘗。”
農博會開展的那天,殷學梅一直牽腸掛肚的。一直到了中午時分,波比日者打來了電話,興奮得不得了:“鄉長,鄉長,你不知道,我們的烏洋芋引起了很大的轟動!還是你的主意好,現煮現賣,聞到香味的人都來了,一嘗,都說好!500斤樣品一搶而空。收了兩萬斤的訂單!對了,州里林書記還專門到我們的展臺上來了,說我們做得好,做得對!就是要把咱們大涼山的特色產品打出去!”
殷學梅是在博覽會結束之后才知道,迷科村是唯一一個參加博覽會的深度貧困村合作社。
烏洋芋大出風頭的消息傳開。州衛計委領導很高興,發動全州衛生系統以購代捐,買了10萬斤迷科村的烏洋芋。還主動牽線,把烏洋芋推薦給阿斯牛牛餐飲集團,烏洋芋走上了阿斯牛牛的餐桌,迷科村成為在其網點銷售烏洋芋的唯一供應商。阿斯牛牛是一家專做涼山特色餐飲的公司,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都開有連鎖店,這也等于是給烏洋芋打了一個廣告。
當年,迷科村烏洋芋在涼山州辦理了涼山特色農產品注冊,通過了有機產品認證,并且申請了地理標志的認證。為了確保品質,合作社嚴格規定,不能使用農藥、除草劑和化肥,一律使用農家肥。在佛山援建隊伍的支持下,他們在騰訊、優酷、今日頭條推出頁面廣告。先后牽手涼山州源鮮生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涼山州全優貿易有限公司、京東涼山生鮮館等,打造線上線下同步銷售模式,迷科烏洋芋在西昌部分超市、青山機場等實體店均已有售。鄉里投資40萬元打造了一個120平方米的電商中心,上馬了一套洗選分組包裝設備。從2017年開始,烏洋芋在京東商城、淘寶開賣,5斤裝的每斤8元。為此,迷科村在西昌物流中心專門租了一個倉庫。往外發貨,全部使用冷凍車——這也是有教訓的。2017年夏天,他們用火車車皮往北京發了5000斤烏洋芋,路上走了3天,土豆都發芽了,只好重新發。四川省金融局是迷科村的幫扶單位,他們投資53萬元,援建了一個220平方米、可以貯存100萬斤土豆的凍庫。縣里還下撥150萬元建設水系配套設施,合作社的基地實現了噴灌。2019年,金陽遭遇大旱,這套噴灌設施正好發揮了作用,迷科村的烏洋芋不僅沒有減產,而且產量、品質都有了很大提高。
2017年以來,創新“企業+合作社+電子商務+農戶+保險”的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深化與涼山州全優貿易公司合作,組織農民“統收統銷”,由企業與合作社包裝后分銷,網上平均售價約13元/斤,最高售價達18元/斤。2018年,村集體經濟合作社通過電商銷售烏洋芋60余萬斤,收入超過百萬元,銷售核桃、青花椒、白魔芋等農產品收入達到10萬元,集體經濟向全村人民分紅80萬元。村子里的貧困戶,靠著烏洋芋走上了奔向小康之路。
殷學梅四處奔波,只要路過西昌,她都要剎一腳,去看看女兒。有一次,回到家,發現女兒正在發高燒,小臉蛋燒得通紅,滾燙滾燙。
她責怪母親:“為什么不說?”
母親說:“說有什么用?你回得來嗎?也省得你擔心嘛!”
她陪著女兒輸了液,看看表,又該走了。她嘆口氣,對女兒說:“媽媽要去上班了啊!”
女兒眼睛里噙著一包眼淚水,說:“好嘛,媽媽你去嘛,再見!”
殷學梅扭頭出門,眼淚奪眶而出。
殷學梅剛剛在微信朋友圈里發了一段短短的視頻:夜色中,燈光恍惚,一個小女孩頭戴一頂安全帽,雙腿戴著護膝,正在學滑輪車,只有一句話:“我的小妞在慢慢進步,她說腰桿都要斷了……”
殷學梅也是一個地道的彝家女子,彝族姓名叫依孜阿依嫫,在彝語里是聰慧、能干的意思。上大學時,覺得彝族名字太長,不好念,也不好記,改成了現在這個名字。她知道有一個歌唱家,叫殷秀梅,歌唱得特別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