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城麒麟燈 燃動非遺新力量
“執戟懸鞭,大戰麒麟!”11月30日,又一個周六,四川省樂山市犍為縣羅城古鎮船形街的古戲樓前,羅城麒麟燈非遺展示專場演出準時開始。20多個小朋友身著華麗的演出服裝,在《將軍令》《水龍呤》等傳統川劇曲牌中,演繹了“麒麟送子”的傳奇故事。天將的威猛雄武、土地公的善良滑稽、仙童的活潑頑皮、風女的婀娜多姿,無不精彩生動、活靈活現。
古戲樓前,羅城麒麟燈正在展演。人民網 彭茜攝
羅城麒麟燈是集舞蹈、音樂、武術、美術于一體的民間燈舞,是清朝初年因“湖廣填四川”客家人遷徙至西南地區帶來的民間藝術形式。入川兩百年間,羅城麒麟燈與當地的風土習俗結合形成獨特的藝術風貌并自成一派,2006年被列入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3年前,羅城麒麟燈迎來人才、資金、場地等傳承發展難題;3年后,這項古老非遺重新煥發生機。這背后,是地方非遺保護傳承的生動縮影。
“麒麟”薪火傳
“師父好!”“師父,我來了!”每天放學吃過晚飯后,孩子們就會陸續涌入羅城古鎮的蔡氏武館,他們當中最小的只有4歲,大的十幾歲。孩子們口中的師父,是羅城麒麟燈市級非遺傳承人張鴻桀,他也是趙門蔡氏武術縣級非遺傳承人。
張鴻桀給弟子指導表演動作。人民網 彭茜攝
張鴻桀介紹,羅城麒麟燈起源于一個美好的傳說——七仙女被王母強行帶回天宮后生下一子,董永強壓悲憤,一心苦讀,最終高中狀元。玉帝聞訊后,派一名天將護送董永的兒子乘坐麒麟下凡來到長安,在會仙橋將其子送與董永。這就是民間“麒麟送子”的來歷。
羅城古鎮地處山區,尚武之風濃厚,帶有武術元素、借鑒了川劇表演形式的麒麟燈具有顯著的地域文化特色,深受群眾喜愛。然而,因種種原因,表演一度中斷。上世紀八十年代,張鴻桀的大師兄李忠烈出資重建演出隊伍,才讓麒麟燈得以延續和傳承。
2016年,在師兄們的大力支持下,張鴻桀成立了蔡氏武館。4年后,大師兄李忠烈把羅城麒麟燈傳承的光榮任務交給了他。“我們武館有400平方米的訓練場地,每天孩子們放學后會來這里學習一個半小時,周末以及寒暑假是白天練習,每天3個小時。”張鴻桀說,因為來拜師學藝的都是小學、初中的學生,還有一些是幼兒園的小朋友,所以他的授課風格一貫是循序漸進,讓孩子們慢慢地接受喜歡上武術和麒麟燈,并且能夠長久地堅持下去。
讓非遺走出歷史、走進當下、走向未來,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勞永逸。“創新,是必須的。”作為兩項非遺傳承人,張鴻桀深知,新的時代,要想讓非遺得以延續和發展,就得堅持守正創新,讓老樹發出新芽。
“比如,我們會不斷地改進麒麟燈的舞蹈及武術動作的編排,讓它有更好的視覺呈現效果。另外,之前演出過程是沒有解說的,后來我們分章節把解說加了進去,這樣,觀眾會更容易理解整個故事。”張鴻桀回憶,2年前,他專門從廣東邀請來3位表演醒獅的師傅給他們上了1個月的課,“就是想把廣東醒獅的表演形態融入麒麟燈,讓麒麟舞起來更加活靈活現,動作更加精彩。”
推動羅城麒麟燈活態傳承,表演形式與時俱進之外,關鍵的問題是要“有人演”,這僅靠蔡氏武館自主招生遠遠不夠。在縣、鎮兩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蔡氏武館順利對接鎮內幼兒園和中學,將獨創的武術健身操在學校進行推廣;同時,把麒麟燈和武術融入學生培養體系,將非遺納入學校的特色課程,通過傳承人對學生的現場教學、指導、排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集非遺傳承、體育教育、健康教育于一體的創新模式。
麒麟燈走進校園,學生在練習表演技巧。犍為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今年8歲的敖夢洋就是在“非遺進校園”的活動中,被張鴻桀發掘到的好苗子。“可能是我們孩子從小就學習中國舞的原因吧,當時張師傅覺得她底子比較好,就跟我聯系,說想讓孩子學習麒麟燈。我和她爸爸商量了一下,就同意了。”敖夢洋的母親彭小麗說,敖夢洋自前年3月開始學習麒麟燈,已經學了快3年了。
“打拳和舞刀比較難,因為有很多身法,師父要教很久,我們才能理解,才能做對。”日復一日的練習,并沒有讓敖夢洋感覺辛苦,反而因每天都能見到很多小伙伴而感到開心。女兒收獲的成長也讓彭小麗倍感欣慰,“她的性格變得越來越開朗了,也學會了堅持。”
這幾年,犍為縣不斷健全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認定、推薦和管理機制,對代表性傳承人給予資金扶持、榮譽表彰等,鼓勵他們開展傳習活動,培養新一代傳承人。就在今年11月,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公示的四川省第八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團體)推薦人選名單中,就有羅城麒麟燈傳承人張鴻桀。
“很感動!從市級非遺傳承人變為省級非遺傳承人,我覺得體現了自身的價值,自己大半輩子堅持做的事情被看到了。當然,也感到多了些擔子和壓力,更要把這個事情做好。”張鴻桀感慨道,自己已經53歲了,現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讓羅城麒麟燈走進大眾視野,讓更多人了解、喜歡、參與到非遺傳承中來,“還有個重要任務,找到最為合適的下一代傳承人。”
龍雪睿(一排中)和師弟師妹們在練習武術招式。人民網 彭茜攝
在張鴻桀心目中,其實已經有了初步的人選——龍雪睿。今年13歲的龍雪睿自4歲起就跟隨張鴻桀學習武術,6歲接觸麒麟燈,從童女演到仙女再到將軍,無論是刀槍劍戟,還是舞蹈表演,都學有所成。
張鴻桀最為看重的是龍雪睿身上的那股韌勁和責任心。“她剛來的時候很瘦弱,底子不是很好,但是她很認真、刻苦,從不偷懶,別的小朋友在休息的時候,她還一個勁地練習動作,磕了碰了也從不喊疼。”因為龍雪睿家住得遠,每逢周末和寒暑假,張鴻桀和妻子都會把她接來自己家住,方便她去武館上課,就這樣堅持了快10個年頭。
“我很感激師父、師娘,把我當女兒一樣對待。下一個10年、下下個10年,我都會一直堅持下去,將來把羅城麒麟燈演到全國各地、演到全世界去!”龍雪睿青澀的臉龐上,目光堅定。
古鎮煥新生
始建于明末清初的羅城古鎮坐落于山頂,建筑布局獨特,青石板路和被稱為“涼廳子”的沿街長廊與傳統民居共同構成了獨特的船形街,有“山頂一只船,云中一把梭”的美譽。每逢春節,古鎮都會耍麒麟燈歡慶佳節,寓意吉祥幸福。
俯瞰羅城古鎮。犍為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雖然羅城麒麟燈很早就是省級非遺了,然而一個現實問題是,它在樂山市以外的地方缺乏知名度和吸引力。”羅城鎮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服務站工作人員黃嘉怡介紹,2021年,在犍為縣政府的支持下,鎮上爭取到公共文化服務免費開放專項經費,在船形街古戲樓常態化開展傳統民俗、川劇、本土非遺等群眾性文化演出。這樣一來,既保障了羅城麒麟燈傳承發展的基本資金和場地需求,也借助非遺展演,讓古鎮旅游品質進一步提升,給文旅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黃嘉怡說,羅城麒麟燈與趙門蔡氏武術被稱為“羅城雙絕”,考慮到二者密不可分的關系,就將它們放在一起展演。文化演出每周一次,時間固定在周六上午,演出內容一周一輪換。為打造羅城文化名片,當地還結合特色美食、傳統節慶,策劃舉辦了“羅城鬧元宵”“柑橘文旅節”“羊肉湯文化節”等民俗文化活動。“游客來到這里可以逛古鎮、賞非遺、吃美食,沉浸式體驗原生態的四川‘慢生活’。”
“雖然已經演過很多次將軍了,每次演出前還是會有點小緊張,就想著做到萬無一失吧。”11月30日,周承恩又一次跟隨師父張鴻桀,和其他小伙伴一起,早早來到船形街古戲樓,進行演出前的彩排。6年前,周承恩只有5歲,正是看了麒麟燈演出,被里面英勇威風的將軍一角所吸引,他才拜了張鴻桀為師。
扮演將軍角色的周承恩在認真彩排。人民網 彭茜攝
隨著演出時間臨近,古戲樓前聚集的群眾越來越多,他們有的坐在涼亭里悠閑地喝著蓋碗茶,有的在戲樓前或坐或站。
10點半,演出正式開始。武術旗、太極扇、太極棍等武術節目相繼上演。孩子們身姿挺拔、神采飛揚,展現出滿滿的活力。壓軸戲——羅城麒麟燈更把展演氛圍推向了高潮。周承恩和小伙伴們用精湛的演技、扎實的武術功底贏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和喝彩。
“非常好!以前沒看過,今天是第一次。在這么有歷史沉淀的一個地方,看這么一個原汁原味的麒麟燈,我們很開心、很驚喜。”來自四川德陽的吳強和老伴來羅城古鎮旅游,恰巧看到了這場展演,“你瞧,剛才我拍了很多照片,準備發個朋友圈,希望家人和朋友有機會也能來現場看看。”
54歲的楊如全是樂山市犍為縣孝姑鎮人,他很早就聽說過羅城麒麟燈,當天第一次在現場看完整個表演,很是感慨,“看完心里很感動,覺得這些小孩子很不容易、很能吃苦。作為一個犍為人,也希望咱們本土的非遺能夠在這些年輕人手里傳承下去。等將來我有了孫子,也會送他來學習武術、麒麟燈。”
“可以說,每次看都有不一樣的感覺。”徐麗梅是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人,因為離得近,她經常會帶家人、朋友來羅城古鎮逛逛。
“第一次看是偶然遇到的,很驚艷,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因為以前沒看到過像麒麟燈這種能夠把多種元素很好地融合到一起的非遺表演。后來得知它經常會在周六演出,我有時間就會過來。”徐麗梅說,以前的麒麟燈是純配樂加表演,沒有解說,只能通過表演者的服裝和動作猜測大概的故事情節,如今加了解說,表演更加完整,也更容易理解。
據統計,2021年至今,羅城麒麟燈與趙門蔡氏武術在羅城古鎮古戲樓常態化表演100余場次,吸引游客300余萬人次。來的人多了,本地商戶們的生意自然越來越好。
同心茶鋪就位于古戲樓附近,已經開了23年。老板王蓉一邊忙著招呼客人,一邊樂呵呵地聊開來,“以前來這里喝茶打牌的基本都是當地人或者周邊鄉鎮的,這兩年游客多了好多哦。有的一聽口音就是外省人,還有外國人,歐洲的、馬來西亞的都有。”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旅游資源。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印發的《文化和旅游部關于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通知》提出,“支持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與鄉村旅游、紅色旅游、冰雪旅游、康養旅游、體育旅游等結合,舉辦‘非遺購物節’‘非遺美食節’等活動,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當前,“非遺+旅游”的場景越來越多,不僅為像羅城麒麟燈這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了更多展示平臺,讓非遺更有生機和活力,還給游客帶來更加多元、更有文化味的體驗。
“實現‘有人演’‘有人看’的目標之后,我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讓羅城麒麟燈被更多人看見,走得更遠。”據黃嘉怡介紹,除了嘗試通過政策引導、項目合作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羅城古鎮非遺傳承保護項目,實現非遺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之外,當地政府正在著手打造相關文旅IP,開發以羅城麒麟燈為藍本的IP形象——羅麒麒,延伸開發特色文創產品,探索將文創產品向旅游商品轉化。
“羅城麒麟燈源自美好傳說,希望它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也會遇見美好未來。”黃嘉怡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