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中乱码,俺来也俺啦最新官网无码,青草青草视频在线观看2,在线看黄av免费观看不用下载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成都

今年成都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規模將突破千億元

2024年09月30日08:40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今年成都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規模將突破千億元

  9月29日,“萬千氣象看四川”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成都專場在四川新聞發布廳舉行,這也是該系列發布會的首場。市委副書記、市長王鳳朝圍繞“加快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萬千氣象的成都篇章”作介紹,市發改委主任王鋒君、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黨組書記趙春淦、市科技局局長丁小斌答記者提問。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3萬家

  王鳳朝在會上表示,成都深入推進產業建圈強鏈,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了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汽車、大飛機制造等30條重點產業鏈,培育形成了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國家級產業集群達10個,去年全市經濟總量超過2.2萬億元。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超常規最大力度精準支持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綠色氫能等未來產業發展。6月,“成都造”飛行汽車首飛成功;8月,首批氫能灑水車投入使用。預計全年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

  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成都落地了西部地區首個國家實驗室,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達146家,構建“科創通+科創島”成果轉化服務體系,打造了69個中試平臺和概念驗證中心,成都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3萬家,全球創新指數排名提升至第23位,過去6年提升了33位。

  眾多企業落地,成都如何優化營商環境?王鳳朝介紹,成都常態化開展“進萬企、解難題、優環境、促發展”工作,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近年來,成都全面拓展對外開放通道,“朋友圈”不斷擴大。記者在發布會上獲悉,成都國際友城和友好合作關系城市達113個。“明年8月7日到17日,我們將舉辦第12屆世界運動會,這是非奧運會項目最高水平的國際綜合性運動會,飛盤、輪滑、攀巖等254個競賽項目多樣有趣,誠邀大家體驗成都的城市激情。”王鳳朝說道。

  “每當風和日麗的時候,公園草坪上就‘長滿了’成都人。”王鳳朝說,這得益于成都堅持把綠色低碳發展理念貫穿高質量發展全過程。“我們下大力氣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打造了1500多座公園、8800多公里綠道,為市民提供更多親近自然的場所。”

  在深入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中,老百姓讀書、看病、居住、養老、出行等急難愁盼問題正在被一一解決,王鳳朝用一組數據說明了“成都式幸福”:“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常年保持在三分之二以上。成都匯聚了約200家博物館、4000家書店、8000家咖啡館、1萬家茶館、2萬家火鍋店、30萬家餐館,平均每個月都有10場以上的大型演唱會。”

  “高效有序的‘快節奏’和巴適安逸的‘慢生活’相得益彰,接下來,成都將奮力打造中國西部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美譽度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為服務國家和全省大局貢獻更多成都力量。”王鳳朝說道。

  推動人工智能等三大產業發展

  “近年來,成都積極推動人工智能、氫能、低空經濟三大產業發展,已經開始破題。”趙春淦介紹,成都將爭當國家人工智能、氫能、低空經濟產業發展先鋒隊,積極推動三大產業從蓄勢“起飛”邁向加速“騰飛”。

  在人工智能方面,趙春淦介紹,成都將瞄準打造全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高地,實施“六大行動”,即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算力支撐能力攻堅、數據供給質量提升、集群發展能級躍升、場景融合應用培育、高端產業要素倍增,今年再造一個千億產業,到2026年,產業規模達到1700億元,算力規模達到30000P,產業綜合競爭力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談及人工智能產業未來發展,丁小斌說,“成都將重點圍繞人工智能創新平臺建設、關鍵技術攻關、支持垂直大模型研發、培育企業創新主體等方向,全面推進人工智能領域科技創新,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賦能產業升級。”

  在氫能方面,成都將聚焦建設“綠氫之都”,堅持“綠氫帶動、降本促用、安全強基、產業集聚”的思路,開展“六大工程”,即綠氫示范帶動、關鍵技術突破、產業集鏈成群、場景應用拓展、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生態培育,持續提升全產業鏈競爭力,到2026年產業規模達到260億元,進入全國前五。

  在低空經濟方面,成都將錨定打造西部低空經濟中心,加快建設富有成都特色和優勢的低空經濟生態體系,強化空域保障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市場主體引育力度、積極拓展創新應用場景,培育發展低空領域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到2026年產業規模達到700億元以上,創響“工業無人機第一城”產業地標。

  平均每天有2家外企來蓉投資

  截至目前,315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成都,平均每天有2家外資企業來蓉投資;16家外資銀行、30家外資保險機構在成都設立分支機構……成都正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王鋒君介紹,成都在國家對外開放全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構建立體多元開放通道樞紐方面,成都推動成蘭鐵路建成投運,加快推進成渝中線鐵路、川藏鐵路引入成都樞紐天府至朝陽湖、成達萬高鐵等項目建設。成都國際班列累計開行近3萬列,輻射境外113個城市、境內聯通超30個城市,最短10天貨物可到達歐洲腹地、3天到達東南亞地區。

  在航空方面,成都建成雙流國際機場、天府國際機場兩個等級最高、可以起降各種大型飛機的4F級國際機場,國際及地區定期直飛客貨運航線72條,構建起輻射亞洲、連接歐美、通達大洋洲及非洲的國際(地區)航線網絡。

  在打造高能級開放平臺和載體方面,王鋒君介紹,全市已形成2個自貿試驗片區、3個綜合保稅區、7個國別園區的“2+3+7”開放平臺體系,國家級創新平臺增至146家。

  王鋒君介紹,成都已與五大洲113個國外城市締結為友好合作城市。今年上半年,隨著我國免簽“朋友圈”擴容以及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實施,自成都國際航空口岸入境外國人23萬余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432%。

  “下一步,我們將聚焦進一步深化對外開放,更加注重統籌好‘硬設施’和‘軟建設’,在推動‘通道—樞紐—平臺’一體規劃布局、促進‘物流—貿易—產業’協同聯動發展上下功夫,不斷增強內暢外聯的樞紐通達能力、雙向配置的樞紐運籌能力、接軌國際的樞紐服務能力,推動成都在國家對外開放全局中發揮更大作用。”王鋒君說。

  不斷推進科技成果中試熟化

  科技成果轉化是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環節。在優化成果轉化服務生態上,丁小斌表示,成都正下大力氣打通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堵點、痛點,促進產學研用融合,讓更多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堅持把科技成果轉化作為科技創新的“一號工程”,制定出臺“成果轉化28條”,建立高校、院所、企業、政府、中介機構多方參與的成果轉化聯席會議制度,規劃建設成都科創生態島,打造綜合性科技成果轉化聚集區,上線“科創通”服務云平臺,提供科技政務、知識產權、科技金融、技術轉移、科創綜合、路演培訓六大類服務,累計服務科技企業超過20萬次。

  著力強化高能級平臺賦能,加快建設國家精準醫學產業創新中心、國家超高清視頻創新中心等產業創新平臺,建成投用西部地區首個國家超算中心,大力推動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企業開放共享。

  “科技成果大部分集聚在高校院所,打通校院地協同非常重要。”丁小斌介紹,成都持續加強校院地協同轉化。按照“一校(院)一行動”原則與清華、北大等22家國內知名高校院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成都率先推動職務科技成果“先確權、后轉化”改革,西南交通大學等36家在蓉高校院所累計完成確權2084項,孵化企業558家,帶動社會投資近210億元。

  此外,作為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的關鍵環節,成都不斷推進科技成果中試熟化。加快建設西部中試中心,采取“鏈主自建+共享開放” “企業主建+專業服務”“政府主建+機構運營”“政府搭臺+院所主建”四種模式,備案建設中試平臺、概念驗證中心69家,成立中試服務聯盟,搭建中試服務線上共享平臺,制定161項中試服務能力清單,助推新材料等重點產業加快發展。

  打造高標準技術交易市場,加快建設國家技術轉移西南中心、天府國際技術轉移中心,聯合核動力院、中國科學院微電子所等設立成果轉化基金,成立技術轉移學院和技術轉移聯盟,組建18支駐校(院)技術經紀人隊伍,以專業化、市場化方式推動一批原創成果“沿途下蛋”“沿途孵化”,2023年全市技術交易金額突破1600億元,同比增長10.8%。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李世芳)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