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白酒產業園區著眼“五鏈共融”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近年來,瀘州白酒產業園區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按照“著眼高質量建設現代產業園區”“著力建設世界級優質白酒產業集群,鞏固提升川酒品質和美譽度”“著眼解決聯動不足問題促進產業融合,增強城鄉經濟聯系”的要求,發揮黨建引領優勢,突出抓好黨建鏈、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服務鏈“五鏈融合”,錨定發展白酒這一傳統特色優勢產業,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健全新質生產力關聯要素,構建以傳統優勢產業為主干支撐,產城融合、產教共興、產智共聯的“1+3”現代化產業園區發展格局,加快推進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構建特色優勢現代化產業體系,奮力為建設世界優質白酒產業集群、助力協同建設經濟副中心,融入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發展動能。
筑牢黨建根基,強化“黨建鏈”引領力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瀘州白酒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園區牢牢樹立以黨建引領園區高質量發展這一理念,充分發揮黨建工作優勢,統攬各項事業,著力做先鋒、創品牌,持續增強黨的領導力、組織力、戰斗力,持續提升黨建品牌對園區企業的影響力和輻射帶動力。
一是堅持黨建為先,讓黨建品牌“樹”起來。以激活黨建品牌為突破口,全面梳理園區支部情況、黨員情況,摸清“家底”,建強支部堡壘陣地,全力提升園區黨建的社會影響力,把黨旗牢牢插在產業發展陣地上,高質量建設世界優質白酒產業集群核心區。
二是共建共創,讓黨建品牌“活”起來。聚焦園區產業發展,精準圍繞“五鏈融合”創品牌,積極與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機關黨校、中共瀘州市委黨校合作對接,有機整合黨校特色黨建資源和園區特色產業優勢,發揮黨建引領帶動作用,強化智庫咨詢、科研協作,主動承接教育培訓、參觀體驗、會議會展等服務項目,吸引更多服務場景在園區落地,進一步釋放品牌活力。
三是強化宣傳,讓黨建品牌“亮”出來。強化主流陣地宣傳,緊緊圍繞中央、省委、市委的相關重要精神,深入挖掘園區黨建工作的經驗做法,及時總結提煉、推廣,提升園區黨建品牌的影響力。在黨建引領下,園區管委會獲評全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
補好農業“拼圖”,提升“產業鏈”增長極
“粱”為酒本,好酒是釀出來的,更是“種”出來的。園區著眼產城融合、以城帶鄉,充分發揮特色優勢產業對周邊縣域經濟、鄉村產業發展的輻射,夯實產業基礎,強化產業反哺和帶動作用。
一是探索農村集體經濟運行新機制。著力建設鄉村振興的示范區,在推進鄉村振興上全面發力。鼓勵采取“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推進以糯紅高粱為代表的原糧種植成片成規模發展,同步發展食品飲料產業,以產業帶動鄉村振興。建規?;t粱種植基地,從源頭上保障酒的品質。通過探索園區有機糧高質量發展之路,與農業科技龍頭企業合作,因地制宜研發精品糧種,按照規范化、規?;⒓s化的標準建設有機紅粱種植基地,做好優質白酒原料儲備,擦亮園區有機糧食酒金招牌。
二是發揮農文旅聯動優勢。通過挖掘園區農業生態資源,探索農文旅產品市場化開發模式,開發一批農文旅休閑觀光體驗新場景,推進三產融合發展,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積極溝通協調產業振興基金,采用投貸聯動、投引聯動的方式,降低融資成本,招引農業龍頭企業落地。探索集約集聚、產城融合、高度開放的產業園區發展改革路徑,走出一條“憑借一瓶名酒、建設一個產業園區、構建一個產業集群、發展一個新型城鎮、帶動一方新型農村”的“名酒·名園·名鎮”“三產”聯動發展振興之路。
三是強化涉農關聯企業帶動作用。園區加大涉農企業惠企政策措施落地協調力度,增強瀘州老窖等龍頭企業對地方經濟帶動能力。2023年以來新上白酒關聯涉農項目15個,其中包括總投資30億元的瀘州蜀臺酒莊中高端一體化項目、總投資17億元的廣州珠江云峰中高端白酒釀造項目(小糊涂仙)。園區經驗曾被商務部等8部委聯合向全國推廣,在全國范圍內產生了積極影響。
擴大人才端口,厚植“人才鏈”支撐點
園區借鑒并創新人才引進模式,筑巢引鳳,全力釋放人才“支點”效能,打造人才聚集樣板。充分利用人才優勢,開展人才引進試點,目前已建成4大國家級功能平臺,擁有重點實驗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專家)工作站、技能大師工作室等國家級、省級科研機構21個,集聚科研人員1000余人、院士5人、博士后73人。
一是加大園區引才政策含金量。學習借鑒深圳、杭州、成都等城市的引才政策,充分考慮人才對戶口、住房、教育、資金、激勵等方面的需求,整合市級相關部門資源,精準化、個性化給予園區人才住房、就業、教育、落戶等方面的補貼補助,讓人才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支持。
二是擴大人才政策覆蓋面。既重視園區所需的高層次人才,又重視大學畢業生以及各種技能型、實用型人才,通過與省內外高校、頂級招聘平臺建立人才輸送合作模式,大力培養引進園區企業和項目需要的創新型實用人才,推動高層次人才和實用人才均可享受人才政策。
三是拓展靈活引才方式。探索技術入股、有償咨詢、聘請顧問、兼職掛職、定期服務、技術合作開發等多種人才引進方式,對能解決園區重大技術難題,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人才,按照“一事一議”的方式給予特殊獎勵,進一步打開人才引進的“綠色通道”。
推動集成改革,賦能“創新鏈”動力源
園區積極利用被納入四川省首批集成授權改革試點的機遇,力爭在改革中當好“試驗者”和“探索者”,著力政策創新、技術創新,以創新促開放,強化智能制造、數字酒業等新興業態,拓寬園區發展新領域新賽道。
一是推動“簡政放權”政策落地。積極爭取市委、市政府對園區授權賦能,支持“園區的事情園區辦”,讓園區更加專注于產業發展、招商引資、重大項目建設、企業服務等經濟管理職能。全力探索優勢產業延鏈補鏈強鏈、三產聯動產城融合、高級別會展引領高水平開放等領域授權賦能和體制機制改革經驗,以“產業發展、城市建設、開放合作、要素保障、管理體制”為五大主攻方向,科學編制試點實施方案和“兩張清單”,爭取第一批授權事項71項、支持事項41項,確保改革試點符合實際、精準施策。
二是推動配套關聯產業智能化發展。實施包材產業“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攻堅年行動,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進園區內企業加強數字化建設,鼓勵裕同包裝、啟航科技等有實力、有潛力的企業做強做大,通過兼并重組、資源整合,全力盤活園區閑置灌裝線和老舊廠房資源。推進瀘州老窖“白酒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建設,瀘州老窖醉清風5G白酒工業示范項目通過智能化、自動化、可視化的運用與設備改造,提高生產效率3倍以上,產品良品率提升15%以上。2023年園區白酒、包材主導產業企業智能化改造方面建設項目7個、計劃總投資130億元、年度完成投資15億元。成功新簽約落地4個省外制造業項目,其中5億元以上項目1個,簽約省外資金12億元??偼顿Y8.5億元的華盛玻璃、寶晶玻璃、飄香包裝、超越印務等9個包材企業技改項目均在加快推進中。
三是借助政策東風,搭建創新驅動平臺。園區積極以創新驅動、科創賦能,平臺建設實現躍升。園區全力引入中國熱科院成渝研究院、中國包材研究院,著力開展科技研發、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建設扎根瀘州,輻射成渝,引領發展的一流科技創新中心 。園區獲評“四川省開放發展示范平臺”,中國國際酒業博覽會永久落戶園區,地博會、汽車消費節、農民豐收節等展會節慶活動在園區順利舉辦,為進一步轉化科創應用,擴大對外開放提供了重要平臺。
釀造品質生活,延展“服務鏈”輻射面
近年來,園區錨定發展白酒特色優勢產業,積極加強配套服務,在惠企助企、壓實發展基石,完善配套服務,健全要素保障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構建宜業宜居、產城融合、產教共興的現代化產業園區。
一是加大招引+融資+培育投入力度,壓實發展基石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園區積極招引海普智聯、中科玻璃、啟航科技等省級“專精特新”企業,成功培育金鼎印業、海普智聯、時間好物等創新型中小企業,新培育高新技術企業4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1家。加快推動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加大駐外招商,深度對接稻花香、白云邊等名優酒企,積極邀請27家與園區有合作意向和合作潛力的大型知名企業集團來園考察投資,成功引進博林鑫、共豐供應鏈等企業入駐園區。在助貸融資上,發揮財政資金引導效應,與金融機構深度合作,切實開展酒業園區“園保貸”融資增信工作,為園區中小微企業、科技型企業發展提供融資服務,累計幫助園區融資1.657億元,幫助科技型企業獲得貸款1850萬元。
二是著眼探索教育+醫療+地產開發模式,完善園區醫教配套。通過整合瀘州醫教資源,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打造優質教育學區。加強同西南醫科大學等合作,加快補齊園醫教短板,推進城市綜合功能區升級。目前園區已成功引進了成都優質幼教資源,與省直屬機關實驗嬰兒園、服保中心合作聯建,協力將園區打造為優質普惠托育示范點。在園區重要節點設立“酒谷紅湖”便民驛站,高標準籌建人才公寓583套,江陽區第二中醫醫院、八期安置房主體竣工。
三是著力打造美食+美景+美酒消費場景,升級一站式文娛體驗。飄香酒谷新型消費場景加快打造,以建設世界級白酒文化旅游目的地為目標,打造瀘州城市消費轉型升級新地標。通過整合瀘州名優小吃,免租引進江門豆花、古藺麻辣雞、佛蔭雞湯等瀘州老字號名小吃,用名優名店帶動消費。根據城市定位和酒文化主題,打造銀杏大道、藍花楹大道、荷塘月色等酒谷湖美景和1573品鑒坊等網紅打卡景觀,用美景名酒,擴大園區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進一步拓展游客市場。一個高水平白酒全產業鏈制造園區、高品質白酒生活體驗園區、高素質人才聚集宜居園區正加速形成。(歐露、湯曉軍、郝儒杰、董史烈、趙瓊、羅月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