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金牛新風貌調研行②
工人村社區老舊院落改造 推進城市環境有機更新
社區作為城市社會的微縮版,是居民居住生活的基本單元,也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社區治理不是普通“小題”,而是蘊含社會服務的“大課題”,城市的興起與發展與社區治理息息相關。近期,人民網深入成都金牛一批有代表性的社區調研采訪,聚焦基層工作者、社會組織、當地群眾,記錄他們破解老難題、探索新途徑、創造新經驗的實干、智慧與拼搏。
外墻粉刷、綠化改造提升,增補停車設施,為“筒子樓”增設廚房廁所……在成都金牛區工人村社區,工人村“老八棟”老舊房屋拆除重建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這將為當地居民帶來更好的居住環境和更美好的生活體驗。
圖為“老八棟”舊址重建區域。商譯丹攝
工人村集中修建于上世紀70年代,公建配套設施滯后,有近310戶居民仍然居住在不成套型的房屋內,無配套獨立衛生間、廚房,居住環境差,居民改造意愿非常強烈。
“樓上一用水,我家就漏水,老房子天花板都破損了,每天都往下掉石頭……”在工人村社區生活了43年的賴奶奶說,“現在政府說要改造,我第一個舉手同意。”
居民賴奶奶接受采訪。商譯丹攝
老舊院落改造,一頭是連著居民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另一頭是連著國家和政府的發展工程,怎么改,居民意見很重要。工人村社區在尊重群眾意愿、傾聽群眾訴求、打通群眾“堵點”的基礎上,把群眾需求作為改造的立足點、出發點,在摸底調查,征求居民意愿后,此次片區更新改造擬采取“老舊院落改造+特色街區打造”模式進行。
“此次改造大致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老舊院落的更新改造,一個是舊址拆除重建。”工人村社區書記楊健勇說,對周邊老舊院落的空間示范打造,將把閑置空間進行優化配置、拆墻透綠,以改善居民生活環境為主。針對不成套型的房屋,涉及到“老八棟”區域,將申請政策,進行舊址拆除重建。同時,釋放生活空間,比如停車場、綠化區域等,把工人村改造成工人新村,讓改造成果惠及更多市民群眾,讓大家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適、美好。
院落改造,居民日常生活過渡怎么辦?賴奶奶說,在老舊院落改造工作啟動后,她們老房子在舊址拆除,現在政府每月會給1500元過渡經費,重建后的新房面積原拆原建后每套房子增加5~6平方米,而且每家每戶都有獨立的衛生間和廚房。
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也并非一帆風順,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工人村社區的工作人員奔走協商,針對不成套型的房屋,涉及到“老八棟”區域,將申請政策,進行舊址拆除重建。現在,工人村老舊院落改造工作已完成過半,改造的成效一天天顯現,居民看在眼里、甜在心里。
“沒有政策支持,沒有文件,我們需要摸著石頭過河,自己去探索老舊區域改造的路子。”楊健勇介紹。工人村成套化改造項目是閉環試點,也是金牛區城市社區更新改造“一號工程”。改造過后,社區還要引入片區化物業管理,“我們不可能永遠靠‘政府輸血’維持下去,讓居民認同物業管理,并以不超過1平方5角錢的價格收取物業費,才能實現市場化運營的長效機制。”
與此同時,工人村社區開展“特色街區”打造工作,借助老舊房屋改造,將時尚潮流元素注入傳統街區,打造“匠人里”文化街區,吸引更多的年輕消費者,實現“自我造血”。如今,街區雅集各類精品消費業態,曾經臟亂差的背街小巷打造成傳承“工匠精神”、展示“市井味、時尚范”的文化商業新地標,為居民提供高品質的消費體驗。
圖為“匠人里”。商譯丹攝
據了解,老舊院落改造預計將于明年5月完成。下一步,工人村社區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民主協商,打通群眾“堵點”,進一步推進城市有機更新,用看得見、摸得著、感受的到的變化給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