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津:三把“寶鑰匙”促進新鄉村產業發展
新興行業跨界鄉村會碰撞出什么樣的火花?數字場景植入農業能催生怎樣的新業態?農商文旅融合的“芯片”如何激活農業“主板”?三個問題的答案,是解決農村發展問題的三把“寶鑰匙”。
在成都市新津區,這些鄉村產業發展的“應用題”有著特別的解題法。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即將召開,主會場就設在新津。探索這些“解題法”,尋找這些“寶鑰匙”,新津為大會提供了很有意義的討論話題。
位于成都新津區的天府農博園是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新津區委宣傳部供圖
近年來,新津培育發展以鄉村為場景、創新為驅動、融合為特征的新鄉村產業,致力推進鄉村振興、村社復興、共同富裕,讓“所有的生意回到鄉村都值得重做一遍”。
“跨界玩家”培育鄉村新產業
位于新津區天府農博園核心區的58農業全國總部及示范基地里,整齊地排列著專業定制盆,工人們正在緊張有序地種植著15000株藍莓苗。據了解,該基地的組培實驗室可實現年出圃藍莓苗30萬株,滿足1500畝露天藍莓果園的種植需求。同時,基地脫毒組培及病毒檢測實驗室還可承接外來業務,延伸現代科技農業的價值鏈。
近年來,新津依托天府農博園建設,讓一批帶團隊、帶項目、帶流量、帶資金的新興市場主體跨界鄉村,使鄉村成為新經濟發展壯大的機遇藍海,助推村社復興、鄉村振興。
魚菜共生農場。新津區委宣傳部供圖
城市的新興市場主體進入鄉村后,產業形態在鄉村迭代,鄉村企業的經營模式不再單一,要素供給方式也隨之改變。作為新津踐行鄉村振興的“試驗田”,天府農博園探索“集體建設用地+農用地”綜合開發、“集體土地片區開發中期貸款”等模式,與新希望草根知本、成都交子遠洋攜手設立了新鄉村、新消費產業基金等,讓要素供給與新的需求精準匹配。
新產業的加持,也帶來了人才的跨界回流。“IT男”陳斌放棄百萬年薪的工作,來到新津專注“魚菜共生”項目。通過互聯網思維重塑供應鏈條、開發衍生農創產品、提供魚菜共生系統解決方案,生產面積僅有30畝的漁耕田,一年下來能實現300萬元左右的收入。
一批批有知識、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優秀人才跨界擔當“新農人”,來到天府農博園,與新津開啟了一場鄉村振興發展的“雙向奔赴”。
數字場景賦能鄉村新生態
在位于天府農博園區域內的寶墩鎮,矗立著一棟5層樓高的“超級豬圈”。新希望·智慧養豬示范基地以數字養殖為核心,構建了四川生豬養殖數控“大腦中樞”,在產業鏈的交易端搭建生豬交易平臺,在農資端通過電商平臺實現供應鏈協同。
新津推動農業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用數據鏈接生產、運輸、倉儲、消費四端,構建“從田間到舌尖”的開放式數字化應用場景。
今年5月8日,天府農博園攜首批特色品牌入駐新華網溯源中國可信品牌矩陣并加入新華網“種子計劃”。借助溯源中國生態矩陣,天府農博園將實現與中國商業聯合會、中國供銷集團、中國郵政“郵樂網”、京東集團等渠道的深入對接,更加快速有效地構建起可信品牌的新價值生態。
據了解,新津通過實施數字賦能新農業行動計劃,在天府農博園打造了30多個應用示范場景。依托數字農博平臺帶動,新津共計聚集各類涉農數據管理平臺54個,建成智慧農場100余家,開展農業數字化服務面積50000余畝。
數字鄉村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新津依托天府農博園,提出數字農博,打造鄉村大腦,推動農業數字化、智能化,實現農博島運營管理“一圖統攬”,走出一條具有新津特色的數字鄉村建設道路。
共享農莊。新津區委宣傳部供圖
多業態融合探索鄉村新表達
單車可以共享,充電寶可以共享。在新津,農莊也能“共享”。
2018年以來,新津區興義鎮張河村通過植入“互聯網+新經濟產業”,探索農商文旅體科教融合發展的“共享農莊”項目,昔日的“空心村”變身熱門打卡地,實現了田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勞作變體驗,帶動鄉村旅游發展。短短4年時間,張河村集體經濟收入從幾乎為零增長到60萬元。
目前,該模式已入選中央黨校脫貧攻堅典型案例教材,作為鄉村振興示范經驗在全國多個省市推廣。
新津推動農商文旅體科教融合發展,探索公園城市的鄉村表達。類似“共享農莊”的融合發展項目猶如一顆顆“芯片”,激活了鄉村振興的“主板”。
寶墩遺址展館內部展陳。新津區委宣傳部供圖
在距離“共享農莊”8公里的寶墩遺址展館,參與研學游的孩子正敲開“考古盲盒”,尋找4500年前的古蜀農耕文明。以寶墩文化為載體,新津成立了研學旅行產業聯盟,帶動鄉村旅游文化場景串聯疊加,推動研學旅游產業發展。
據了解,新津將綠道作為農業產業園區的脈絡肌理,植入鄉村生活場景、旅游消費場景、創新創業場景,串聯寶墩考古工作站、藍城·沐春風等61個沉浸式體驗場景。
農業已不再是簡單的一次產業,而是三產的疊加與融合。新津推動鄉村功能從單純經營農業向多種業態融合發展,用把“鄉村場景化、場景產業化”的思路植入商業邏輯,推動鄉村生態價值轉化,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