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武侯區“頤居通”推動信息賦能 助力智慧養老
獲第一批運用智能技術服務老年人示范案例
10月16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國家發改委官網獲悉,按照《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成都市武侯區“頤居通”推動信息賦能,助力智慧養老成為全國第一批運用智能技術服務老年人示范案例。
為解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供需信息不對稱,老年人日益多元的養老服務需求與服務機構提供的服務內容不匹配等問題,成都市武侯區聚焦涉及老年人的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發揮全國首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及全國首批“智慧健康養老示范基地”優勢。
不僅如此,武侯區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并行,以“頤居通”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綜合信息平臺為支撐,以智能終端和熱線電話為紐帶,鏈接多方資源,實現了居家老年人在家門口享受多層次、個性化的“一站式”健康養老服務,讓老年人更好地適應并融入智慧社會,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作為全國第一批運用智能技術服務老年人示范案例,武侯區主要的做法包括哪些呢?
打通“堵點” 實現服務供需精準對接
建立大數據平臺。武侯區政府出資建設“頤居通”平臺,建立集老年人基本情況、能力評估等級檔案、養老服務偏好等于一體的養老服務需求數據庫,實現服務數據“一端錄入、多端共享”。目前累計建立老年人信息化數據檔案9萬余份,為老年人享有多樣化、個性化的居家養老服務需求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
提供點單式服務。以智能終端和熱線電話為紐帶,老年人可便捷查詢相關服務項目、服務標準及服務價格,進行“點單式”預約,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助餐、助浴、助潔、娛樂、健康管理、家庭護理等7大類上百種專業服務。根據老年人需求差異匹配“智慧養老服務包”并形成“推薦服務清單”,切實為老年人提供能用、會用、敢用、想用的多樣化、個性化居家養老服務。據統計,平臺日均有效服務工單派發量30余次,累計完成居家養老服務13.2萬余單。
繪制可視化地圖。運用VR技術和GIS技術,將轄區內經民政認證的養老機構運營狀況、床位數、收費標準、服務水平、評估等級、地理位置、專業化程度等信息匯總,繪制養老機構“一張圖”,實現信息互通實時高效、供需對接精準有力,解決供需雙方“找不到、信不過、選不清”等問題,使老年人及其子女足不出戶即可快捷、詳細地獲取養老機構信息和服務,有針對性地選擇養老機構,享受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
消除“痛點” 實現智慧手段應用延伸
實現生存狀態線上驗證。率先建立高齡津貼信息化管理系統,打通高齡津貼從申報到發放的所有環節,實現高齡老人信息采集、生存驗證、審核審批、補貼發放等標準化流程化管理。老年人在完成人像采集后,通過手機APP或社區自助服務終端即可完成生存信息驗證。目前全區11個街道、71個社區全部完成高齡津貼信息化管理,真正做到讓“數據多跑路,老人不跑腿”。
創新人臉識別刷臉助餐。創新研發養老助餐信息化服務平臺,實現助餐補貼“無紙化”資金審核結算。延伸應用“人臉識別”技術,打破老人簽字確認才能就餐的傳統,老人通過刷臉即可清晰了解自己的補貼類型及補貼金額,實現養老助餐刷臉消費,讓老年人能夠更加舒心、便利地享受政府福利。目前全區已基本實現助餐點位刷臉助餐服務全覆蓋,讓智慧養老服務暖胃更暖心。
豐富老人需求響應渠道。優化“互聯網+養老服務”應用,設置必要的線下響應渠道,通過在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養老服務點位設置智能一體化豎屏機,集成老年人個人信息查詢、高齡津貼認證、養老服務預約、養老商品購買、養老機構預約、活動報名、查看政策公告等功能,實現線下“一站式”養老服務,進一步改善老年人辦事體驗,助力線上線下服務更加高效協同。
解決“難點” 實現老人狀態實時監護
強化居家安全守護。針對獨居、空巢、高齡老人等存在的居家安全隱患,免費為轄區500余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增設煙霧傳感器、可燃氣體傳感器、關閉門磁傳感器、紅外生命體征傳感器等設備,通過智慧物聯監管平臺,為老人提供24小時的安全守護。一旦監測到異常信息,立即在平臺呈現,并同步向緊急聯絡人發送報警短信,有效緩解老年人居家安全隱患。
細化智能健康管理。鼓勵患有慢性病的特殊老年群體使用脈搏血氧儀、血糖儀、腕式電子血壓計、智能體脂稱、心電檢測儀、智能藍牙體溫計等可穿戴智能設備,實時跟蹤記錄、管理老人的健康數據,為老人量身定制監測、預警、干預、治療、康復等閉環一站式解決方案。目前已累計發放安裝居家安全及健康設備5000余個,實現轄區3000余戶老年人健康數據實時監測。
優化信息巡訪關愛。以空巢、留守、失能、重殘、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困難老年人為重點人群,“一戶一冊”采集錄入老年人基本信息,形成用戶精準畫像,為深化完善以社區為平臺、為老服務社會組織為載體、社會工作者為支撐的“三社聯動機制”提供數據支撐,讓針對重點人群的日常巡訪、關心關愛、精神慰藉、幫扶措施等更加精準有效。截至目前,已建立特殊困難老年人群體信息檔案1700余冊,開展關愛巡訪4.2萬余次。(封面新聞記者 鄒阿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