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地處秦巴山區腹心地帶的萬源市黑寶山省級森林公園蔥籠秀美,層林盡染。山下的徐家坪村猶如一塊青翠的碧玉鑲嵌在半山腰上,村內處處雞犬相聞、瓜果飄香,田間地里呈現出一派豐收的勞作景象,勾勒出一幅幅幸福美麗鄉村新畫卷。看著這一切,被群眾親切地稱為“拐杖書記”的蒲開宇拭去額頭的汗珠,臉上露出了微笑。佇立良久,他又轉身一瘸一拐地向山里走去。
比條件,他是第一書記的不二人選
萬源市位于四川省東北部、川陜渝結合部、大巴山腹心地帶,是典型的國家級貧困縣,國家扶貧連片開發區,綿延的崇山峭壁阻隔了萬源與全國全省同步小康的進程。
2017年,正值全市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輪換調整。對比要求和條件,蒲開宇成了萬源市委政法委遴選第一書記的不二人選。現年40歲的蒲開宇,是萬源市委政法委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辦公室主任,自小在農村長大的他,非常熟悉農村工作,對農村有著一份深厚的熱愛之情。當政法委領導找到蒲開宇談話的時候,多少還有些顧慮,怕他不答應。因為其父親早已不在人世,母親又常年體弱多病,妻子在農村邊遠學校任教,兒子在讀小學二年級,這個家庭還需要他的照顧。但是他略一沉思,莊重地回答:“我是在農村長大的,農村工作我熟悉,我愿意去當‘第一書記’。”
徐家坪村坐落在中坪鄉西南部的一處高地,占地7.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1200米左右。全村下轄5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337戶1287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08戶292人,是漢源市貧困人口占比較高的村落。自派駐那一天起,蒲開宇就把家安在了徐家坪村。既來之則安之,在農村長大并積累了大量農村工作經驗的蒲開宇沒有茫然,他開始冷靜思考自己第一書記的職責和使命。產業如何發展,老百姓如何增收致富,如何才能斬斷代際傳遞的窮根?這些問題一直縈繞在他的腦海里。于是,他走村串戶,爬坡上坎,深入農家院壩、田間地頭,向干部摸村情、向群眾解民意。
徐家坪村尚有土路10余公里未硬化,手機通訊信號未開通,整村沒有一戶農家樂,沒有一個產業基地和任何集體經濟收入來源......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但蒲開宇知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他決定慢慢地一把火一把火地燒起來。
一把火,修橋修路鋪成干群連心路
在對全村的情況作大清查、大摸底時,蒲開宇發現經由中坪鄉或黃鐘鎮到徐家坪村和大中坪村的過往行人和車輛都要蹚過湍急的斯灘河水。要是遇上下雨天,河水陡漲,給附近幾個村的群眾出行帶來了極大不便,且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蒲開宇多方奔走,向上級匯報眼下緊迫的困難,找主管單位和部門協調項目和資金。經過不懈努力,投資400余萬元的新橋歷時1年就飛架在了斯灘河上,為周邊6000余名老百姓打通了安全出行的通道。出行的老百姓再也不怕橋下咆哮的洪流,他們暖心地給這座大橋取名為“奔康大橋”。
蒲開宇深知“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他多次奔走市交運局,協調到徐家坪村8.3公里的村道公路硬化工程。這還沒算完,工程爭取下來之后,蒲開宇就當給自己家修路一樣,每天起早貪黑,天天耗在了公路硬化施工現場。
“下河的石砂硬度不達標,做水穩層可能會影響公路的質量”“張家灣那一段的坡度太陡,需要作降低坡度處理”“三岔口盤道的彎度太大,需要外砌堡坎”,他帶領村社干部找來群眾代表和施工方,逐一摸排問題。
蒲開宇每天早上6點就起床隨同工人上路查看道路硬化、彎道拉伸、斜坡降度等情況,晚上還要拖著疲憊的身體返回村委會統計上報數據,每天都要奔走近30公里的山路。漸漸地,他的膝蓋時常隱隱作疼。他沒有在意,想到自己的身體棒棒的,不可能有啥問題,可能是路走多了,晚上好好睡一覺就好了。他哪里知道,嚴重的“滑膜炎”已經悄然埋下了病根。
經過半年時間緊鑼密鼓地施工,蜿蜒盤旋的水泥道路,如一條條銀色的絲帶在徐家坪村婉轉延伸,通村達戶。
“蒲書記,你啥時候成了拐杖書記了哦!”“蒲書記,你的腳是不是出了啥問題啊,快回城到醫院去看看啊。”“路還沒硬化完,等結束后我回去檢查一下。”一時間,村里的人都勸他去檢查,也親切地稱他為“拐杖書記”。此時,蒲開宇早已發覺膝蓋出現了嚴重的問題,一走路膝蓋處就很脹痛,晚上連覺都睡不好。
二把火,產業興旺普惠脫貧奔康戶
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徐家坪村的各項脫貧任務倒排工期、壓茬推進。“拐杖書記”蒲開宇去醫院檢查的診斷結果也出來了,由于長期超量行走,膝關節患上了嚴重的“滑膜炎”。醫生告知需要長期靜養,少走路,走路也要柱拐杖。“拄拐杖可以,村上的脫貧任務重,少走路那咋得行嘛。”于是,蒲開宇拄著拐杖返回了徐家坪村。
“他把工作當命,從來不顧惜自己的身體,一天家也沒管到。”談起蒲開宇,他的妻子楊娟眉頭微皺,但隨即堅定地說,“但我還是理解他,百分百支持他的工作”。
“拐杖書記”蒲開宇返回徐家坪村后,又開始思考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助農增收致富的路子。他堅持“大產業、小庭院、集體經濟”齊頭并進發展思路,大力發展“4+N”特色優勢農業,發展“五小庭院經濟”,協調爭取市委政法委為該村提供幫扶資金近10萬元,補貼木瓜苗購買費用3萬元,為貧困戶送去價值1萬多元的種子、化肥、農藥、雞苗等幫扶物資,幫助貧困戶銷售價值10萬余元的農特產品。
蒲開宇數次深入每家每戶的田間地頭走訪調研,探索適合該村的產業發展之路。經過多方考察論證,最終決定采取“農戶+黨支部”的形式,由村黨支部組織農戶發展木瓜種植產業。他積極奔走于市農業農村局、市扶貧開發局等部門協調“五小庭院經濟”資金支持和技術支持。
正當木瓜樹苗運到村里,還沒來得及發放和開展種植技術培訓,蒲開宇膝關節“滑膜炎”又犯了。開始他并沒在意,后來愈發疼痛難忍,他仍不顧傷痛,堅持每家每戶落實木瓜種植事宜,直到無法行走時,才又返回醫院接受住院治療。住院不到一周,因一心惦記著村里的各項扶貧工作,蒲開宇不顧醫生的再三勸說出了院,拄著雙拐又回到了徐家坪村。
“王懷,你這條件多好嘛,開一家農家樂,生意保證好。”“蒲書記,山上的人少,有沒得生意啊?”蒲開宇盯準農旅融合的商機,充分考慮到徐家坪村緊鄰黑寶山森林公園的自然優勢,動員王懷開上一家農家樂,王懷堅信“拐杖書記”的眼光,兩橫一豎就開干,沒想到他的“森林農莊”年收入輕松超10萬元。
為了做大做強徐家坪村鄉村振興農旅結合品牌,蒲開宇又充分利用8口閑置山坪塘,投放5萬尾魚苗,免費供觀光游客休閑垂釣。他還動員周邊群眾大力發展生態有機高山蔬菜,以市場價售賣給城里來的游客。
三把火,思想引領孕育鄉風文明村
蒲開宇發現部分村民“等靠要”思想嚴重。他意識到加強村民思想教育引導和習慣養成必須提上議事日程,引領示范作用首先要從黨員干部著手。他充分利用“黨員活動日”“三會一課”召集黨員干部進行理論學習、義務勞動。還把閑置的電視機安裝在村會議室,供大家觀看焦裕祿、周永開等先進人物典型事跡。慢慢的,黨員干部凝聚了共識,強化了戰斗堡壘作用。
他還把村圖書室閑置書籍搬到了村民說事室,往來的村民隨手拿起書都要翻一翻。“蒲書記,這本書還可以,我借回去看看。”“好啊,要愛護書哦,記得按時歸還哈。”漸漸地,村圖書室的書不再是蒙上厚厚的一層灰了。
“徐家坪,百余戶,千余群眾家家親;不拉幫,不結派,家族主義是禍害……”在徐家坪村,無論是村委會的墻壁上,還是家家戶戶的掛歷上,都可見《徐家坪村規民約》。為將這一工作做細做實,蒲開宇以徐家坪村“星級衛生戶”評定為突破口,以村規民約為抓手,帶領村社干部到每家每戶做思想政治工作。如今的徐家坪村鄉風淳樸,鄰里和睦。
蒲開宇還重點推動完善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落實“四議兩公開”,督促村務監督委員會發揮作用。促進村級事務公開、公平、公正,切實破解優親厚友、暗箱操作、損害群眾利益等問題;幫助村干部提高依法辦事能力,指導完善村規民約,弘揚文明新風,促進農村和諧穩定。
新機遇,農旅融合擘畫鄉村振興圖
近年來,萬源市堅定不移把旅游業作為支柱產業打造,徐家坪村恰逢良機,前往黑寶山省級森林公園的旅游公路穿村而過,市委、市政府決定將在徐家坪村修建黑寶山森林公園和風情小鎮。“拐杖書記”蒲開宇又當起了項目協調的領頭人。他充分征求群眾意見,把選擇權交給群眾,讓設計單位設計出符合大眾審美、群眾認可的設計方案。
蒲開宇本身就是一名優秀的政法工作者,對法律知識和條款相當熟悉。于是他在開展工作的同時,認真地做好相關政策法律法規的宣傳解釋工作,讓當地群眾及時了解市委、市政府對安置房及配套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要求、部署和時間進度。引導群眾合理合法表達訴求,讓群眾和政府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項目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在“拐杖書記”蒲開宇的帶領下,萬源市黑寶山鎮徐家坪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他用心用情為民服務,打通了全村人民脫貧奔康的“最后一公里”。由于他出色的幫扶工作,個人先后被萬源市評選為“共產黨員示范崗”,被達州市委政法委評選為達州市“2018年度優秀網格管理員”,2019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表揚為“優秀第一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