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崗位 奮戰一線
疫情防控措施到位,高鐵列車整潔舒適,熱門景區秩序井然……國慶中秋假期,為了保障人們的出行安全、旅游體驗、日常需求,許多人在崗位上忙碌異常。
他們中,有每天步行超過兩萬步的機場執勤民警,有24小時內做兩臺急診手術的醫生……他們的默默付出,最大程度保障了群眾的假期游得安全、過得舒心。
——編 者
防護服內襯衣被汗水浸透
10月1日清晨7點,王曉超早早起床換好警服,趕往昆明長水國際機場。王曉超是機場公安疫情防控處置“黨員突擊隊”的一員,雙節第一天,機場客流量驟增,王曉超主動申請去單位加班。
“注意注意,第一批旅客即將出來。”10點44分,王曉超的耳機里響起前方同事的呼叫。話音剛落,第一批15人陸續走出,王曉超趕忙上前,指揮入境人員有序排隊,一一識別健康碼,登記人員信息,并告知乘車注意事項。
13時17分,67名旅客分乘4輛大巴安全離開機場前往指定酒店留觀。王曉超和同事脫下厚重的防護服,里面的襯衣早被汗水浸透,護目鏡也在眼周留下了深深的勒痕。顧不得這些,他匆匆吃完午飯,換上巡邏裝備,開始在航站樓內巡邏。
一下午,王曉超和同事接受群眾求助200余次,接到報警20余起,幫助找回遺失物品10余件,處理無人認領箱包10多起,化解矛盾糾紛20余起。夜色漸濃,王曉超掏出手機,微信計步超過兩萬步,位于排行榜前列。“累,但是值!”王曉超擦了把汗,笑著說。
24小時內做兩臺急診手術
10月1日上午9時,新疆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肝膽外科主任徐新建已經到崗,這天輪到他帶組值班。
9時30分,徐新建準時開始查房——雖逢假期,科室仍有40多名正在住院的病人。徐新建腳步匆匆,“必須趕在10點前查房完畢,病人可以抓緊時間去做檢查。”
查完房還沒來得及喝口水,電話響了:“徐主任,消化科請求會診!”徐新建直奔消化科,參加完兩名患者的會診后,又到肝膽外科為4名患者做檢查。
徐新建說,假期大家因為各種聚會,飲食習慣發生改變,闌尾炎、胃腸穿孔等多發,值班期間要求24小時在崗,手機保持24小時暢通,“晚上沒有患者就診時就趴在桌子上打個盹。”
截至10月2日上午10時交班,徐新建收治了6名急診病人,做了兩臺急診手術。整理完病例,和同事交班后,他才放心地走出了住院大樓。
10分鐘完成16節車廂吸污
山西太原南站,高鐵列車進站剛停好,6個穿黃馬甲的身影在站道里飛奔。從旁邊泵站里拖出抽管,迅速接到車廂排污口,幾十秒后,拔下抽管歸位,再跑到下一個泵點作業。10分鐘后,6個人在車輛南側列成一排。高鐵緩緩開出,司機向他們揮手致意。
假期前3天,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增開動車組列車13趟。工長李彥賓帶領的吸污組任務更重了,一天要完成11列進站車的吸污處理。
吸污組沿著狹長的車廂線作業,隊員的耳麥里,不時響起離站時間的提醒。以車廂為界,一側是匆忙下車的旅客,一側是緊張作業的小分隊。
“抽不出來了!”26歲的薛亞峰嘀咕一聲,十幾米外的小組長郭林偉迅速拉下閥門,疾步橫移過來。他的腰上別著一根自制的鐵鉤,用來疏通管道。堵點很快暢通。幾個隊員穿插著從北往南遞進作業,幾分鐘就看到了車尾。
16節車廂的列車,來回作業一遍就有1公里。這還沒算返回基地的距離,李彥賓說,“一天下來少說也要走3萬步。”
執勤一站就是一整天
57歲的丁利鋼是重慶市公安局渝中區分局交巡警支隊朝天門大隊的一名民警,他執勤的小什字路口位置緊要,人多車多,還有兩個地鐵口。一到節假日,交巡警就成了為游客服務的“活地圖”。丁利鋼這幾天格外忙碌。
晌午,一名小女孩蹲在路邊哭。丁利鋼上前詢問,得知她和父母在洪崖洞走散,在他的引導下,小女孩報出一串手機號。丁利鋼拿出手機,撥通號碼,電話另一頭傳來焦急的聲音,正是小女孩的家人,一家人很快團聚。
“快,小什字站8號出口。”晚上9時,地鐵口出現擁擠狀況,丁利鋼立即上報指揮中心請求增援。半個多小時疏導后,人群漸漸有序散去,他的后背早已濕透。
下班時已經臨近午夜,丁利鋼的聲音有些嘶啞。“哪種工作都不容易,雖然站了一整天很累,但收獲了很多‘謝謝’,心里挺高興的。”丁利鋼說。
一次性解決小區疑難問題
10月2日,秋風中帶著濃濃的涼意。天津濱海新區惠安里社區卻格外熱鬧。一大早,一群志愿者在社區里忙碌著。
帶隊的是獲得過“時代楷模”“改革先鋒”榮譽稱號的張黎明,以他命名的共產黨員服務隊已經堅持了十幾年的志愿服務。這次,黎明服務隊與供水、燃氣、通信等單位組成了公共服務行業共產黨員服務隊聯盟,專門解決疑難問題。
“樓道里廢棄‘無主’的管線終于清理了。”社區居委會主任劉麗琴曾經跟張黎明反映過樓道里廢棄的管線給居民安全出行造成麻煩,這次終于解決了。
收拾好管線,快中午了,張黎明又來到獨居老人王大爺家。王大爺節前向居委會反映屋內電燈不亮,一直找不到原因。張黎明帶著服務隊在老人家里做了全面檢查,找到了問題所在。
“打一個電話,社區居民的電、水、氣、熱問題就能得到一次性解決。”看到記錄簿上居民的需求一項項完成,張黎明松了口氣。
挨家挨戶詢問營業情況
深秋的川西高原,潔白的云朵綻放在蔚藍如洗的天空中。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縣西俄洛鄉康巴漢子村,進村游覽的客人絡繹不絕,村支書阿格勒布的手機響個不停——很多人找到他的電話,讓他幫忙預訂客房。
阿格勒布今年快60歲了。這個假期,他比平日更加忙碌:村民新開了客棧,他幫著買被褥;游客多了,他忙著為車輛引路。
康巴漢子村原名杰珠村,曾是深度貧困村。2005年,杰珠村注冊了“康巴漢子村”商標,吸引八方來客,過去只懂放牧、種田的村民們,搞起了民俗接待,吃上了旅游飯。
“搞旅游,要有擔當、講信用、守規矩,游客才能喜歡我們村。”每逢節假日,阿格勒布便在各戶“藏家樂”挨家挨戶詢問營業情況。當村支書近20年,他從跑資金、跑項目,到蓋新居、推廣太陽能,為康巴漢子村傾注了大量心血。
(本報記者葉傳增、李亞楠、喬棟、常碧羅、朱虹、張文報道)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06日 0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